以天下私之子---北宋五(太宗,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年间)

标签:
保定定州净众院塔基地周口鹿邑陈抟公园南充阆中状元洞西宁大佛寺北京房山张坊宋辽古战 |
分类: 第八轮 |
河北保定
(2021. 09. 13)
寺院得名天子处
塔基藏宝展馆中
琳琅满目
【景点介绍】:
净众院塔基地宫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内新立街。
原塔已毁,仅存塔基地宫。地宫建于北宋,呈方形,砖筑,面积7.2平方米,高2.34米,顶口盖石雕歇山式屋顶,南壁券门两侧绘天王像。北壁正中彩绘释迦灵牌。两侧各绘弟子五人。东西两壁绘帝释天、梵天礼佛图。出土定瓷百余件,其中有高达60.7厘米的白釉刻花龙头净瓶。
净众院塔基地宫作为宋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北宋初年,这里还是当地居民李敬千家的菜地,后来施舍给了僧侣创建寺院,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建成,不知哪来的天大面子,这新建的寺院竟然得到了宋太宗的赐名——净众院。
塔则是于净众院建成的七年后奠基,年份稍晚于静志寺塔,地宫中的这些器物,来自于当地寺院、士绅的施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地宫虽然不开放,但展品很多都展示在定州博物馆中。这些展品,即使在市级、省级博物馆中,都可称精品。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东西是怎么到塔基地宫里的呢?要知道,寺庙可是“非营利机构”,出家人们从哪儿“摡搂”到这么些好东西呢?
【旅游趣事】:
满意地从中山汉墓出来,往前走几十米就是净众院塔基地宫的大门。大门紧闭,门口贴着通知“国家文物局规定不对外开放”。看来这儿是有没有疫情都不开放的,扒着门缝往里看看,院子内一片凌乱,感觉是好久没人进去过的。好在这里所处的位置并不绕远,也就没多在意,接着往前走了。第二天参观定州博物馆,频频看到展品中有“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字样,细看那些展品,甭说在定州博物馆,就算在市级博物馆、省级博物馆中大多都能算精品,甚至摆在国家博物馆的展柜中,也不算“掉价”。
河南周口
(2021. 04. 16)
身历七朝已为传奇
寿超百年就是神仙
何须言语
【景点介绍】:
陈抟公园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东南隅、紫气大道南侧。陈抟公园充分发挥和利用园区得天独厚的水源优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陈抟庵(又名白云庵)为中心景观,以道家文化为文化依托,以园区内水面为载体,将建成融生态、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按景观功能不同全园可分为西侧休闲娱乐和东侧文化修养区。南部为前导区,北部有神道与老君台景区相连,西侧以娱乐休闲为主,东侧渲染文化主题,突出文化内涵。静中藏动,动静相宜。休闲娱乐区设有时代广场、亲子乐园和戏水乐园;文化修养区设有陈抟庵、心智园和健身区。
【历史背景】:
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千年之前,即使什么都不干,单凭这个寿命,就足以担得“神仙”二字了。更何况这位爷在五代时期的经历那么“多姿多彩”呢!
【旅游趣事】:
陈抟公园的北门和明道宫隔马路相对,不过,从明道宫出来,已经快一点了。还饿着肚子呢,早饭可是早晨7点吃的。还好,明道宫旁边就是仿古商业街,在这儿吃点饭不是难事。吃饱喝足后,拍着肚子过了马路,进了陈抟公园。公园不小,但真正的核心 --- 陈抟庙可不大,还得另外收5元的门票。连个专职卖门票的都没有,票是路口卖水的在“代售”。庙内正殿没什么稀奇的,倒是两个侧殿,都有点不一样的:东侧殿叫“睡仙居”,中间供的是座躺着的塑像,还盖着被子,显得挺生动;西侧殿是“千佛殿”,正中供着四女一男五尊瓷塑的佛像,也不知道这五位是怎么凑的。更不知道这座庙到底归佛家还是归道家。
四川南充
(2016. 05. 12)
一门三将相
洞中两状元
大宋翘楚
【景点介绍】:
四川省阆中市白塔山上,主要景点:将相堂、状元洞、捧砚亭、紫微亭、瑞莲池、读书岩石刻。读书岩,属于陈氏父子兄弟读书后来出了兄弟状元处。俗称状元洞,又称读书崖、南岩、将相堂,位于大像山上。天然岩穴,长34米,深约20米许,穴口高4米,后来尧叟、尧咨高中状元,故名状元洞,又因尧叟、尧佐官至宰相;尧咨善骑射,文武双全,官至节度使,成为将军,故又名将相堂;由于有御题“紫薇亭”,故又称星岩。
【历史背景】:
陈尧叟(961—1017),字唐夫,陈省华长子。端拱二年(公元989前)已丑科状元,授光禄寺丞、直史馆,历任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朗,升广南路转运使、广南安抚使。
陈尧佐(963—1004),字希元,陈省华次子,端拱元年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知朝邑、真源诸县。陈尧佐又是水利专家,治水功劳卓著。陈尧佐善书法,工诗,有文集30卷,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陈尧咨(970 --1034),字嘉谟,陈省华第三子。咸平三处(公元1000年)庚子科状元,历任将作监丞、通判、团练副使、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工部郎中、永兴军节度使、安国军节度使、武信军节度使等职。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青海西宁
(2013. 06. 07)
吐蕃灭法效大唐,
大师避难离故乡。
辗转千里西宁地,
青藏佛法再宏扬。
【景点介绍】:
西宁大佛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教场街东南端,东、西面与青海省人民政府、西宁教场街甜食馆等毗邻,南面隔西大街与青海省农林厅办公楼相对。整修后的大佛寺占地约30余亩,由前院、后院、马房和花园等组成。前院建有山门、经堂、僧舍;后院有一大殿,是一组两进两侧院的建筑群。
【历史背景】:
它建于公元990年(宋淳化元年),是藏传佛教的古刹,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复兴的圣地。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西藏辗转到青海后,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迥圆寂于西宁。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土官李南哥在西宁西大街重建西宁大佛寺,占地20余亩,建有三层阁楼1座,经堂1座,僧舍、茶房等20余间。
1922年,第七世夏茸承布根敦丹增诺尔布曾整修大佛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九世纪中叶,大唐有个“会昌法难”,吐蕃有个“朗达玛灭佛”。唐末五代,佛教在中原复兴,而吐蕃有个“后弘期”。真不愧是“舅甥之国”啊!或许,这也是汉藏融和的一部分。
我们的历史叫“中国历史”,而不是“中原历史”,而现在的通史典籍中,各边疆地区的历史却不能成体系,此甚为遗憾。
【旅游趣事】:
西宁已经来了很多次了,城里的景点基本被“扫荡”了。下午的飞机回北京,半天的时间又不敢出城往远处去,只能上网在地图上仔细寻找。找来找去,发现距离酒店最近的“绿字”是“大佛寺”,就决定去转一圈。出门溜达了十几分钟,就找到了地方。外大门是汉族古典式的,门里的佛殿却是藏式的。撩门帘进到佛殿里,佛像完全是藏式的,这才完全确认这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对于藏族的历史,在脑子里搜寻一番,只搜出来个“松赞干布”,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从佛殿里出来,绕着佛殿转了一圈,想找个介绍什么的看看,可什么也没找到。只能又是“糊涂庙、糊涂神”地离去了,看来这点倒是不分汉藏的。
北京
(2016. 04. 19)
平原对垒 金戈难抵铁马
地下沟通 避短确也扬长
战法千年
【景点介绍】:
张坊古战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张坊村,距市区80公里。宋辽古战道北依太行山,南邻拒马河。这里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民风古朴,更兼有众多名胜古迹,历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古战道经初步探测,长约1500米,现已修复400多 米,据文物专家认定,是北京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军事性古战道,内有藏兵室、兵器室、指挥室和生活设施,对研究古代军事、政治、建筑有较高价值。
【历史背景】:
古战道始建于北宋996年,距今1千多年,修复于明代。在明代,古战道的军事性能进一步得到发挥。明初洪武年间,元朝贵族溃逃蒙古漠北,但时刻伺机反扑,不时南下犯境,古战道成为明军抗击蒙古鞑子的军事堡垒。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