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唐朝四十七(昭宗)

(2024-01-17 07:59:18)
标签:

太原李存孝墓

福州闽王祠

金华古子城

常州红梅阁

分类: 第八轮

山西太原  李存孝墓

(2014. 07. 25)

 

勇武震中原,

功高威名传。

身受车裂祸,

遭妒少人缘。

“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唐朝四十七(昭宗)

景点介绍

位于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沟太山,山脚有名将李存孝之墓。

“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唐朝四十七(昭宗)

【历史背景】

李存孝(?~894),代州飞狐现灵丘(因唐代灵丘道亦称飞狐道)人,本姓安,名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

  史书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传》中的赵王李元霸,天下无敌,人称飞虎将军。野史中曾说李存孝引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

由于李克用军营中的将领都比不过他,后来同样是义儿的李存信出于嫉妒的挑唆而使他背叛了李克用,但以他一勇之夫,不是老谋深算的李克用的对手,结果被李克用稍施小计在幽州捉住,押解回太原后,用五马分尸(或五牛分尸)的酷刑结束了他短暂的生命。对此,《新五代史·义儿传》记曰:缚载后车,至太原,车裂之以徇。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艺高难抵人缘好啊!

 

【旅游趣事】:

    走进太山景区大门的时候,无意间往边上一瞥,看见一座坟头和一通墓碑,也没太在意,心里还在嘀咕:坟头怎么修在景区门口啊?把坟头修这儿,这人够有势力的啊!从龙泉寺景区里转悠出来,再经过那座墓,一看墓碑上的字,吓了一跳 --- “大唐将军李存孝之墓”。对李存孝这个人物并不陌生,其《五代残唐演义》里的地位不亚于《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其死后还引出了这部书中最热闹的情节 --- 五龙二虎斗彦章。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还是多少心存景仰的。赶紧掏出相机,拍了几张照片。这会儿觉得景物有些单调了,怎么拍也都是一个坟头一通墓碑。

 

 

福建福州  闽王祠(外观)
(2015. 11. 26)


难为兼并九州主

何妨造福一方民

亦成圣贤

“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唐朝四十七(昭宗)


【景点介绍】:

福州闽王祠,即忠懿闽王祠、闽王庙,是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庆城路的一座祠堂建筑,主祀五代闽国国王王审知。祠前东西侧曾有牌楼式跨街宫墙(俗称东西辕门),祠为红墙青瓦,坐北朝南,辟三门,中门前一对石狮,旁有抱鼓石。大门上一碑:“奉旨祀典”,碑下一额:“忠懿闽王祠”,左右二仪门。大殿木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面为长廊,后面为殿堂,额“功垂闽峤”,中供闽王塑像。祠内保存唐碑一、宋碑一、明碑二。

 

【历史背景】:

闽王祠原为五代十国时期的闽王王审知故居。王审知是五代闽国的开国君主,自898起接替去世的兄长王潮治理福建前后27年,对闽国的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促进很大,被后世称为“开闽王”。

946年(后晋开运三年),吴越国占领福州后将原王审知故宅略加修缮后改为庙祀,以纪念王审知治理闽国时的德政。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宋太宗下诏修复王审知祠,由吴越王钱弘俶委托福州刺史钱昱进行修复工程,并竖立石碑。

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明神宗下诏鼎建祠宇,敕令春秋祀典,并将闽王祠赐名“忠懿闽王祠”。1662年(康熙元年)再度重修。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福建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好地方。可在古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人。能在福建这种地方建立起地方政权,并维持了几代几十年,已经很不容易了。

 

【旅游趣事】:

在往开元寺走的路上,看路边有一片古典式建筑,上前一看,是闽王祠。遗憾的是并没有开门,只得隔着马路,拍了张全景照片,然后继续往前走。

 

 

浙江金华  古子城

(2016. 11. 18)

 

保境两浙地

安民一钱王

吴越暂安

“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唐朝四十七(昭宗)

景点介绍

古子城是金华古城,位于浙江金华市区江北,东市北街以西,飘萍路以北,是金华的城市之根,曾是金华历代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古城内不仅有太平天国侍王府、八咏楼等国家和省级文保单位5处,还有永康考寓等市级文保单位6处,文保点和历史建筑43处。

“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唐朝四十七(昭宗)

【历史背景】

据载,唐开元年间,婺州州治迁徙今址。州治城墙,由吴越王钱镠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四月授命始建成,后梁开平元年四月(公元907年)建婺州城,并筑有子城,周围约四里。

元顺帝至元年间古城墙尽废。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在旧址上重建城墙。明清时期,金华城墙多次修筑。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起,金华连遭日本侵华飞机轰炸。19381210日,为防空和便于居民疏散,城墙先后被拆,今仅存宏济桥头、明月楼、白莲巷北、高坡巷等几处遗址,较大的古建筑也仅存侍王府、八咏楼、天宁寺、府城隍、明月楼等几处。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保境安民”的政策是整个吴越“三代五王”的一贯政策,虽然割据一隅,对当地老百姓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旅游趣事】:

    沿着仿古街往东走,走着走着向左一歪头,就看见了高大的城门。城门就那么孤零零地“杵”在那儿,既没有城墙相连,也没有楼梯可以登城。城墙东侧是一片仿古建筑,走过去一看,好几家门上都挂着“XX博物馆”的牌子,可惜大多没开门,好在对这陶瓷一类的东西兴趣不大,就往北奔侍王府而去。

 

 

江苏常州  红梅阁

(2017. 11. 16)

 

一阁历三教

千年示万民

红梅荫中

“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唐朝四十七(昭宗)

景点介绍

红梅阁在江苏省常州市区红梅公园东南隅。红梅阁是一座双层重檐复棚的古建筑,与千年古刹天宁寺相对,古朴厚重,气势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唐朝四十七(昭宗)


【历史背景】

红梅阁始建于唐昭宗年间(889904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曾作为贡士试院,后成为道院,传说号称紫阳真人的道教南派鼻祖张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炼,南宋末毁于战乱,元代重建道观,元贞元年(1295)改名玄妙观,并建飞霞楼于观之东北。元末飞霞楼毁,明代在楼旧址建红梅阁。历经兴废,最后一次毁于太平天国时期。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历经三教,屡毁屡建,可倒想着把边上的红梅也载上啊!现在光看见房了,没看见红梅啊!

 

【旅游趣事】:

从红梅公园后门进来,往前门内的文笔塔方向溜达,走到大致中间的位置,刚好是红梅阁。红梅阁是古建筑的模样,但一看就能看出复建的时间不长。红梅阁关着门,也只能从外边看看。时值深秋,北方的树叶已经落了,而这里的几棵银杏树正是树叶金黄的时候,这倒给红梅阁“添了彩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