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畜生何足付大事!---隋朝六(文帝,仁寿元年至四年)

(2023-09-23 06:23:08)
标签:

安阳天宁寺

保定曲阳修德寺塔

济宁兖州兴隆塔

西安宝庆寺华塔

北京证果寺及秘摩崖(

分类: 第八轮

河南安阳  天宁寺

(2013. 07. 11)

 

立寺本欲免枪刀,

短隋之后享圣朝。

天下纷乱再建塔,

又迎中原战火消。

畜生何足付大事!---隋朝六(文帝,仁寿元年至四年)

景点介绍

位于安阳市文峰区文峰中路西段。

畜生何足付大事!---隋朝六(文帝,仁寿元年至四年)

【历史背景】

    天宁寺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初年(601年),唐、宋、元、明、清历代增修扩建,至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府(安阳古称)知府黄邦宁维修,规模达到空前,时亭、台、楼、阁、殿、堂、庙、宇百间。

天宁寺塔又名文峰塔,修建于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有稀奇的外表,或许真的很神。建庙不久,就迎来了大唐盛世;一座上大下小的塔建立不久,又迎来了国家再次统一。

 

【旅游趣事】:

    从袁林出来,看看时间还够,就打了个出租车来到了天宁寺。天宁寺的核心景点是塔,在路口一下车就看到这座高大而“形容古怪”的塔耸立在了眼前。等买票进门,发现反而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拍摄塔的全景了。寺院内的几座佛殿,怎么瞧都是新建的,而对于塔上的各类雕饰,咱也没太深的理解,只是仰着脑袋转了一圈,就溜达出了庙。抬头看看表,觉得这门票钱花的不是那么值。

 

 

河北保定  曲阳修德寺塔
(2021. 09. 13)


塔立庙门口

佛望道家神

和谐共融

畜生何足付大事!---隋朝六(文帝,仁寿元年至四年) 

【景点介绍】:

修德寺塔,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西南恒州镇小南关村,距北岳庙西南200米处的修德寺遗址内。修德寺塔,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西南恒州镇小南关村,距北岳庙西南200米处的修德寺遗址内。

畜生何足付大事!---隋朝六(文帝,仁寿元年至四年)

【历史背景】:

修德寺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现存部分塔体为宋代天禧三年(1019年)四月修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既然叫“寺塔”,想必是佛家的,而“五岳”之说,是属于道家的。这把佛塔修建在道家北岳庙门口算怎么回事?

 

【旅游趣事】:

从北岳庙出来,过了马路就走上了乡村小路,拐个弯就看到了耸立在眼前的修德寺塔。走到跟前,塔在一片庄稼地里,想找个合适的角度拍张正面全景,就得踩人家庄稼。可地里有人干活,直接踩着过去,那就不是找挨骂,而是直接找打了。没办法,勉强找个地方,拍了张大致满意的照片,就往回走了。本来曲阳城东还有座塔,也想去看看,可看看北面天已经黑上来了,干脆放弃了,奔汽车站而去。

 

 

山东济宁  兖州兴隆塔
(2021. 10. 13)


四海宁定高塔立

一派祥和梵音扬

此当其时

畜生何足付大事!---隋朝六(文帝,仁寿元年至四年)


【景点介绍】:

兴隆塔,古称兴隆寺宝塔,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东北隅兖州博物馆内,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为八角楼阁式砖塔。塔高54米,共13级。全塔简洁无赘饰,仅由各层叠涩出短檐。其形制颇为特殊,下面七层粗大浑厚,七层以上骤然缩减,如以另一小塔置于末完大塔之上。

畜生何足付大事!---隋朝六(文帝,仁寿元年至四年) 

【历史背景】:

隋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颁发“隋国立舍利塔诏”,兖州籍高僧法性奉旨将建塔供奉的佛舍利从隋国京都洛阳护送到兖州普乐寺,兖州普乐寺供奉佛舍利宝塔始建,初为十三层木塔。

普乐寺初为尼寺,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二月改名中兴寺,神龙三年(707年)改名龙兴寺。盛唐时期,龙兴寺香火鼎盛,庙宇和宝塔进行了豪华的维修和装饰。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龙兴寺改名兴隆寺。宋嘉祐八年(1063年),兴隆寺宝塔改建为宋代形制砖塔。

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725日),兴隆寺宝塔在莒县—郯城地震中被完全震毁,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版《滋阳县志》记:“震毁房屋,压弊男妇多人,兴隆寺塔毁”。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从隋灭南陈到隋大业年之前,应该算一个短暂的安定祥和时代,这才是进行盖庙建塔这类“文化建设”的好时候啊!

 

【旅游趣事】:

    本来想乘城际公交从邹城先到济宁,但由于修路,公交车改线了,也没在电子地图上显示。等把我“导”到车站,一打听才知道这么回事。离这个车站不远就是邹城到兖州的城际公交车站,于是临时改变计划,先坐车到了兖州。从地图上看,兖州汽车站离兴隆文化园不远,兴隆文化园本来是以这座塔为核心开发的旅游景点。可到地方一看,绝对是“喧宾夺主”了 --- 真正的古塔冷冷清清立在和博物馆交界的一个角落,而正中间是一座“金乎乎”的新塔。还好,文化园因为“升级改造”没开门,这回也甭纠结用不用花钱、花时间去看“人造古董”了。博物馆是开放的,从博物馆院子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古塔的雄姿。

 

 

陕西西安  宝庆寺华塔

(2013. 01. 31)

 

烽烟战火三百年,

一统江山天下安。

偃武修文万民愿,

更盼储君是真贤。

畜生何足付大事!---隋朝六(文帝,仁寿元年至四年)

景点介绍

宝庆寺华塔位于今西安南门内书院门北侧。塔为六角七层,高23米,一层檐下有龙凤雕饰,塔的第二层每面都镶有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年)镇国大将军、左监卫门大将军、上柱国梁义深等宦官建造的白石造像。这批造像原是唐长安城东南隅的光宅坊内光宅寺的遗物,明景泰年间修塔时移来镶于塔上。这批造像十分精美,表现了盛唐时期的典雅华丽。清末至民国年间,寺院被毁,惟有塔存。塔中原供奉有大量的石刻佛教造像,部分已散失海外,存于西方各大博物馆。

 

【历史背景】

宝庆寺修建于隋文帝仁寿(601604)年间,原址在隋大兴城安仁坊。唐文宗时因以五色砖在寺内作塔,故宝庆寺也名华塔寺。五代时殿宇毁于兵火,惟塔存。明景泰二年(1451)移塔建寺于今址。万历(15731620)年间冯从吾讲学于其中。清雍正元年(1723)住僧文天重修寺阁。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仁寿年间,江山统一了,国家发展也走上正轨了,这个时候建塔求佛要求什么呢?可能在隋文帝心中,这个时候最希望佛指点迷津的是立的这个太子怎么样。

 

【旅游趣事】:

    华塔就在西安南门里的路边上,几次来西安出差都是住在南门内外,过来过去地不止一次地看过这座塔,可从来没细琢摩过这座塔。这次来西安,“计划”之一是书院门,这是一条经过修缮的老街,街的西口就是这座华塔。塔是实心的,所谓游览,也不过就是在塔前驻足一下,可既然是要逛这条街,还是有头有尾的好,于是就拍了张照片才往街里走去。

 

 

北京  证果寺及秘摩崖(八大处八处)

(2019. 02. 22)

 

天下承平久

边城佛寺兴

但求永恒

 畜生何足付大事!---隋朝六(文帝,仁寿元年至四年) 

景点介绍

证果寺是八大处第八处寺院,也是最古老的一座寺院。寺中一株古黄连木树龄600年以上,为京城所独有。

果寺沿山而筑,山门建在高台上,与殿堂处同一水平面。离寺门10多米处,有一眼一丈见方的水池,名“青龙潭”。山门内有人工堆砌的假山,结构巧妙,玲珑剔透。山门之上石额镌有"古刹证果寺"字样。证果寺天王殿、三世佛殿两厢共有配殿22间,左右对称,形成证果寺方正严整的布局。

大雄宝殿以西有一院,院门为宝瓶形,青石制作,门两侧刻有对联一副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此小院西门,有座重檐八角亭。亭北是一宽大的敞轩,内悬木制匾额,上刻“招止亭”三字。匾下嵌一碑,上刻《秘摩崖招止亭记》。过此门,有一条石子路,穿过凉亭约50米,敞轩以北为秘魔崖。秘魔崖是一块从山顶悬空伸出的岩石,向下斜伏,其形状像狮子张口,是由厚层的石英砂岩所组成,但见此处一巨石自山顶凌空而出,突兀奇险。石上镌刻“天然幽谷”四字,下为一片平地。

畜生何足付大事!---隋朝六(文帝,仁寿元年至四年)

【历史背景】

证果寺始建于隋代仁寿年间,名“史陀林”,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朝天宝年间,因卢师又叫“感应禅师”,改成“感应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圣寺”,明正统景泰年间易名“清凉寺”和“镇海寺”,天顺年间改名证果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大隋朝进入仁寿年间,也算完全太平下来了,可皇上的进取心到此时也消磨了不少,从年号的变化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这种斗志的衰退,很自然地就会延伸到民间,其中一个体现就是到处兴建庵观寺院。

 

【旅游趣事】:

    虽说叫“八大处”,但一处在公园外,二处到七处在主登山路上,而八处在另一条山路上。几十年前,曾经来过八大处,记得当时爬到七处时,从另一侧的一条路下山,直接可以到八处,然后再往下走到公园出口。现在好像“改良”了,到了七处,只能从原路下来,到山下路口,再往另一个方向爬,才能到八处。爬山不怕上坡,就怕下坡,并非是因为“上山容易下山难”,而是心理的逐渐放松,到山脚恐怕就难有再往上爬的“雄心壮志”。走到岔路口,也是咬了半天牙,才往八处继续爬。好在这条路又宽又缓,还不是很长,这才能走到八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