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隋朝三(文帝,开皇九年、十年)

标签:
潍坊青州云门山石窟运城解州关帝庙桂林阳朔西街安庆潜山三祖寺桂林七星岩与栖霞寺 |
分类: 第八轮 |
山东潍坊
(2017. 06. 08)
佛登云门顶
兵跨长江南
华夏归一
【景点介绍】:
云门仙境,历来颇得佛、道两教的青睐,山阳有大小5个石窟,石刻造像272尊,主要为西方三对像,也有力士、释迦多宝二佛说法像等。
【历史背景】:
石窟有题记者可追溯至开皇九年(589年),虽经1400年的沧桑变易,风雨剥蚀,这些造像仍然保存基本完好。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山西运城
(2000. 05)
江山一统赖武功,
为将之德首为忠。
河山建庙奉关圣,
自此民间敬英雄。

【景点介绍】:
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代表建筑是“春秋楼”。
【历史背景】: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关公死后三百多年了,到此时终于江山一统、烽烟熄灭了。天下由乱到治,武将的作用会大大降低,既然武将们闲下来了,就该对他们进行“培训”了,尤其是武德方面的教育!
关圣故乡的关帝庙,按“圣迹”原则,本应放在东汉。可此关帝庙作为“天下关帝庙之祖”,想想还是以建庙年代记。解州还有一“关帝家庙”,待游览此庙后,再将此庙放在东汉吧!
【旅游趣事】:
运城在我“地盘”的最边缘,根本没有开发客户的可能,之所以来这儿,完全就是冲着“关公故里”这一名头。坐了一宿火车,虽说是软卧,到底还是睡不踏实。到了酒店办完入住,就先出门找了个出租车,打算下午去解州关帝庙和芮城永乐宫。约好了时间,也谈好了价钱,又回到酒店,随便吃了顿午饭后“眯”了一小会儿。等下午再走出酒店门,出租车已经在等待了,可拉开车门一看,后座上还坐着一个女人。问司机怎么回事,司机说是他老婆,想一起去关帝庙。我不乐意了 --- 本来我就人生地不熟,这多一个人,我的危险不就增加一分嘛!虽然这么想,可话不能这么说,就说不同意。司机还挺拧 --- 说他老婆和他妈吵架,他不能把老婆放在家里,如果我不同意,他宁愿放弃这个活。我一想,如果再找车,恐怕耽误时间,难以完成下午的“计划”,就和司机开始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了协议 --- 司机在实际收费的基础上再多给我200元发票。一下午,所幸没有什么意外。
广西桂林
(2013. 11. 06)
捣练子
山色秀,水流清,
路远南陲新建城。
一统江山商贾聚,
安居乐业自国宁。
【景点介绍】:
阳朔西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的一条步行街。位于阳朔古镇中心,宽约8米,长近800米,略呈东西走向,东到滨江路,西到蟠桃路,中间与县前街、城中路交汇。历经1400多年,是阳朔最古老最繁华的街道,也是阳朔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明城墙、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纪念馆等这些古老的建筑保存皆较完整。
【历史背景】:
590年(隋开皇十年)设置阳朔县时,县城就已有一条长约200米、宽约5米的街道。当时街上只有几家经营日用品的店铺,居民大部分是农民。
西街真正始建于1674年。早期的西街不长,得名缘于其地理位置。阳朔县城在元代至正年间筑成石头城墙后,以县衙前的街为署前街,与从东到西的一条横街相接,往南至碧莲峰下一段则为小巷,东边一段通漓江边城墙,与南街相接,后来把这一带通称为十字街,往西街一段最长则叫西街。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在经历了四百年分裂、动乱后,国家终于统一了。生产的恢复,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在人口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中心,就是城市的雏形。
【旅游趣事】:
阳朔西街是“计划内”景点,从漓江游船上下来,出了码头往车站走,刚好要经过这条街。街道两边的房子多少还有些“古色古香”的味道,可一家挨一家的店铺里卖的东西却有点太现代了。这些店铺中以卖旅游纪念品的和饭馆酒吧居多,不少招牌上都写着洋文。好在在船上已经吃了东西,对街上饭馆的兴趣也大大降低。就这么匆匆一过,过马路走进了车站 --- 赶紧回桂林,说不定市区的景点还能“抢”出一两个呢!
安徽安庆
(2019. 10. 16)
承衣钵 得禅宗正脉
传经法 弘佛学光芒
继往开来
【景点介绍】:
三祖寺坐落在大别山东南麓的安徽省潜山市区西北9公里处的谷口凤形山上,占地面积7.04平方公里。三祖寺建筑在凤形山的南北走向上,从山门殿到觉寂塔,占地面积7.04平方公里。最南边的建筑为山门殿,由通天阶往上为天王殿,再往北依次为大雄宝殿、千佛殿、祖师殿、觉寂塔。
【历史背景】:
三祖禅寺在南朝梁武帝时开山,原名山谷寺。隋开皇二年(583年),僧璨在司空山得到慧可传承衣钵后,于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正式驻锡山谷寺(即三祖寺),研着《信心铭》经典,公开传经布法。隋大业二年(606年)圆寂。唐玄宗谥其为鉴智禅师。僧璨被尊为禅宗第三祖。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舒州别驾李常取僧璨真仪火化,得舍利三百粒,以百粒塑僧璨像,出己俸建塔,置像于塔座南窦,供广大信众祀奉。大历七年(772年),代宗李豫又谥僧璨号”鉴智禅师“,赐塔名为”觉寂塔“。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禅宗或许是今天佛教各宗派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宗,这或许与其早期明确的传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吧?从初祖到六祖,时间、地点、人物都那么清晰。
【旅游趣事】:
从天柱山上下来,在路口等了大约20分钟,12点那班返城的旅游车就发车了。车上就我一个人,还是中途下车,不知道司机怎么想。到天柱山的路,正是从三祖寺开始上山的,因而三祖寺也是从前往后“步步登高”的。我想着是从后门进去,从前门出去,可司机没容我说话就直接把车开到了前门,给我的解释是“寺庙从后门进不好!”对于这种解释,我也没法争辩,只能认了。三祖寺从正门外看,还真够气派的,而且还要收门票。等进了山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 从大雄宝殿起,佛殿就在装修,寺庙里到处是架子与挡板。就这样也收费,真不知道这“底气”是不是三祖爷给的。一路往后,也是一路往上,走到那片稍微“显老”一点的建筑群里,这儿倒有些古迹的样子,而且要是从这儿进去,还能省10元门票钱。这儿逛完了,又顺着刚才旅游车走的那条路下坡回到寺前门,才算完成了这个景点的“游历”。
广西桂林
(2013. 11. 07)
添声杨柳枝
走过千山万水间,抵南天。
远观一字列峰峦,近云端。
洞内更存奇秀景,内心欢。
有如动物有如仙,字题岩。
【景点介绍】:
七星岩位于广西桂林市,隋唐称栖霞洞,宋代称仙李岩、碧虚岩,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内普陀山腹,东西贯通,入口在天玑峰的西南半山腰,出口在东麓。它原是距今100万年的一段古老地下河道。洞分3层:上层高于中层8~12米,残留的痕迹尚可辨认;下层距中层10~15米,是仍在发育的地下河道;现供游览的是中层。中层长1100米(游程814米)最高27米,最宽50米,最窄仅容单人通过,面积1.75公顷。全洞构成一条珠串状的地下长廊。
新栖霞寺基址在七星景区普陀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15平方米,主体建筑采用造型典雅,斗拱宏大,出檐深远的盛唐风格,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唐式建筑风格寺庙,寺中的白玉观音也为国内之最。
【历史背景】:
隋开皇十年(590年),高僧昙迁大和尚云游桂林,偏爱栖霞山美景, 并于普陀山上七星岩壁题写“栖霞洞”三字(“七星岩”的别称)。唐代始于山麓建“栖霞寺”,天宝九年(公元七五零年)高僧鉴真法师最后一次东渡日本前,曾率弟子到寺参访传法。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都是云游,和尚的目的应该是布道传经,怎么跑到风景区题字来了?感觉这跟“跑马圈地”的意思差不多啊!
【旅游趣事】:
上午到兴安县逛了灵渠,下午就安排了桂林市内的景点。在一般理解上,“岩”指的是石头,“七星岩”还以为是什么奇形怪状的石头。进了景区,才知道完全误会了,当地的凡是称“岩”的景区其实都是溶洞。对于这类景点,我的感觉是:两分形似,三分灯光,五分被外界暗示。洞内一个挨一个的景点,如果不是有牌子上的文字说明,以我的审美水平,看到就是光照石头。唯一一眼能看出模样的,是洞外的骆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