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隋朝一(文帝,开皇元年、二年)

标签:
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西安青龙寺晋中榆次老城张掖木塔寺 |
分类: 第八轮 |
陕西西安
(2010. 06.
09)
平齐定华夷,
灭陈天下一。
不知恤民力,
【景点介绍】:
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大唐不夜城南500米,位于雁南二路和雁南三路东西向平行的两条城市道路之间,是唐代长安城的南城墙所在地。东西全长3600米,宽100米,占地540亩,它融会古今,宛如一条绿色长廊延伸在曲江的东南方。唐城墙遗址公园以“市民、自然、休闲、健康、艺术、享受”为主,充分体现服务市民和艺术享受的理念。以唐诗为主线,以书法、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园林景观为表现手段,是集诗歌、哲学、美学体验、生态园林为一体的休闲文化长廊。唐城墙遗址公园八个分区以初唐到盛唐的唐诗为主线,并延伸融会到造园意境和景观设计等方面。
【历史背景】: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公元582年,隋文帝开始修建城池,仅用了短短的九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宫城,次年迁都长安城(就是今天的西安),并把此城命名为“大兴城”,寓意隋朝将开创新的繁荣局面。
隋朝结束后,中国历史来到了一个高朝,唐国公李渊建立唐朝,继续定都长安。此后李家人还是比较争气的,不仅把唐朝发展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也把长安城建设成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都城,一时间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明明是隋朝建的城墙,就因为唐朝时间长、名气大,于是也就成了“唐城墙遗址”。对于历史遗址的命名,国家有统一的标准没有?
【旅游趣事】:
这次来西安,目标是城区东南方向的几个景点:唐城墙、曲江苑和寒窑。早晨吃完早饭,打车就先到了唐城墙遗址公园。满目绿色,感觉不错。至于所谓“遗址”,不过是一堆堆石头和一道土墙,土墙看起来的感觉有点像北京的“元土城”。在北京口语中,元土城是称作“元土城儿”的,汉语中这一加儿化音,其实是在感情上少了几分尊重,却多了几分亲近的。唐城墙遗址,虽然没地方加儿化音,这种感觉却比较明显 --- 更像一道不那么高的土山。山上山下这么一溜达,虽然没什么更多可看的,但感觉心情很放松,完全联想不起隋唐交替的金戈铁马,也联系不起安史之乱的烽火硝烟。唐城墙遗址公园与曲江苑是连着的,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曲江苑。
陕西西安
(2012. 09. 13)
隋建唐成名,
中外商业兴。
万里勤贩运,
丝路响驼铃。

【景点介绍】:
大唐西市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南路118号,是以反映丝绸之路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题的民营遗址类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占地2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0.2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20多年来收藏的文物为主,上起商周,下至明清。
大唐西市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

【历史背景】:
大唐西市真正建立在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的新都隋朝大兴城。由年仅26岁的宇文恺营都副监用9个月的时规划设计和建造完成。在郭城朱雀街东西两侧,宇文恺设计修筑了都会市和利民市。都会市在朱雀街东侧,利民市在朱雀街西,各用两坊地面积,大小完全相同,四面各开二门,市内街道呈“井”字形。两市是商肆集中的商业区,市内邸店林立,货物积山,商品种类繁多。
隋朝东、西两市后来完全为唐朝所承袭并进一步扩大,唐代称都会市为东市;市内的商业门类有220行,由于东市周围的坊里大多为公卿勋贵占据,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少数人群。利人市称为西市(今劳动南路附近),西市的繁盛更胜于东市。当时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成为大众化、平民化,有大量西域胡商、日本、韩国等国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大唐西市唐朝商业盛极一时,大唐西市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成为有名的聚钱之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在这里曾发生了大量的历史趣闻轶事,留下了大量文人骚客的墨宝。如李白的《少年行》,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其中都提到或涉及到了西市。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商品交易的问题,这在当时应该是一种进步,可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绝对是不方便啊!要知道,大唐东市、西市不光是承担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职能,也承担今天银行、饭馆、便利店......等职能。换句话说,既有批发,也有零售。今天打车从曲江到西市,不堵车也差不多得半个小时吧?那步行过去少说也得两、三个小时吧?在当时,就算打瓶酱油买瓶醋,也得跑这么远啊!
【旅游趣事】:
从楼观台回到市区,看时间还早,就没让司机把我送回酒店,而是送到了大唐西市 --- 这是这次来西安的"plan B"。一次出差能完成"plan A&B",是一件足以令人兴奋的事情。所谓大唐西市,真正能留到现在的,恐怕也就剩一个地名了。虽然还是市场的模样,但一看就是改造后不久的。倒是博物馆值得一逛,不但文物丰富,还大多是没见过的。可惜,时近中午,肚子不给劲啊!走马观花地看看吧!从博物馆出来,下一个目标就是饭馆 --- 这附近找一家吃饭能开发票的饭馆应该不是难事吧?
陕西西安
(2010. 03. 24)
我佛西来至长安,
释教东传此为源。
宗师云集成名刹,
大唐之光耀日韩。
【景点介绍】: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位于陕西西安市城东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从大雁塔向东北方向1.5公里即可到达。
【历史背景】:
唐时为长安城延兴门内新昌坊。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唐武德四年(621)寺废。据传,龙朔二年(662)城阳公主患病,苏州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请复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唐会昌五年(845)禁佛时寺废。次年又改为护国寺。大中九年(855)长安左右两街添置寺院八所,该寺又恢复本名。北宋元祐元年(1086)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青龙寺是唐代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之地。日本著名留学僧空海法师事惠果大师于此,后成为创立日本真言宗之初祖。著名的入唐八家,其中六家(空海、圆行、圆仁、惠运、圆珍、宗睿)皆先后在青龙寺受法。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宗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佛教的传播路径上,当时的长安扮演了一个“中转站”的角色,但每多一个这样的“中转站”是否就增加了思想变形的风险呢?
【旅游趣事】:
山西晋中
(2007. 11. 08)
半壁江山已姓杨,
南朝依然隔大江。
待到中原重兴盛,
陈氏自当望风降。
【景点介绍】:
榆次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遗址公园、褚尚书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翘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风格及宏伟景观。
【历史背景】:
早在战国时期,史书就有了榆次城郭的记载。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座“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的老城一直较完整地保留到20世纪40年代。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甘肃张掖
(2016. 10. 15)
金木水火土 塔建一城
东西南北中 佛佑八方
五行俱全
【景点介绍】:
木塔寺,原名万寿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县府南街,原张掖中学校园内,现为古塔广场。塔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外檐系楼阁式建造,塔身内壁空心砖砌,每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饰,门楣嵌砖雕横额。
【历史背景】:
据《重修万寿寺碑记》载,“释迦涅盘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万四千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甘州木塔其一也”。据《甘镇志》记载:北周时已有之,隋开皇2年(公元582年)重建,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敕尉迟敬德监修,明清均有补修,其建筑技巧集木工、铁工、画师技法于一体,制作精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存木塔重建于1926年,为张掖市五行(金、木、水、火、土)塔之一。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