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东汉五(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

(2023-05-10 06:24:58)
标签:

西宁北禅寺

周口淮阳东汉陈王墓

成都青城山

分类: 第八轮

青海西宁  北禅寺

(2007. 08. 13)

 

胡汉杂处丝路村,

立祠只为教人伦。

千年何论儒佛道,

劝人向善真灵魂。

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东汉五(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

景点介绍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湟水之滨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又名永兴寺。因北山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禅寺也因此又叫土楼观。北山寺早先为佛教寺庙,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以后由于道教盛行而成为道教寺庙。整个建筑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据说,北山烟雨西宁八景之一。

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东汉五(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

【历史背景】

历史上土楼观有过很多的名称。初建于公元106,汉朝时,当地群众为河湟名人——护羌校尉邓训在北山修建了贤圣之祠,最早称为土楼山寺 231年(魏明帝太和五年),佛教盛行于鄯州(西宁),有信徒作龛于土楼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雕墙故壁、建筑寺阁栈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时。明代,曾有印籍僧人主持山寺,永乐年间,寺僧桑儿加朵应诏入京,明成祖朱棣亲敕永兴寺之名,清代以后,古洞殿宇多毁于兵火。道教进入土楼山是清代末年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土楼山旧貌逐有改善,五十年代曾辟为北山公园,1983年起,西宁市政府将土楼山的殿宇亭洞划归道家使用并定名为土楼观。但群众相沿成习,仍称之为北禅寺。如今北山寺山下已修渠引水,植树造林,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有人聚居的地方,就需要有教育,否则就是祸乱的根源。“主旋律”可以有变化,但“向善”的根本不能变。

 

【旅游趣事】:

    来西宁出差,纯属是为了避暑,这地方既没客户,也没有潜在客户。这个时候安排来这儿,既能躲开北京的中伏,又能给领导做一个工作努力的样子,何苦不为呢!这次来的目标是北山,原以为土楼观和北禅寺是一座山上的两座寺庙,等一逛的时候才知道,敢情这是不同时期的两个名字 --- 简单说,归老道管时就叫土楼观,归和尚管时就叫北禅寺。山不算高,可爬上去真不容易,地处高原,在平地不觉得怎么样,可一“登梯爬高”就觉得喘得不行。歇了好几口气,终于爬到了顶上。

 

 

河南周口  淮阳东汉陈王墓

(2021. 04. 15)

 

生有封王命

死无安居穴

皆出意外

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东汉五(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

【景点介绍】:

东汉陈王刘崇墓位于县城北大关东侧段庄西南部,发掘于19888月,此墓属东汉中期偏晚,距今近两千年的历史,它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汉代墓葬中,规模最宏大、形制最奇特、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砖石结构墓穴,犹如一座“地下迷宫”,河南仅有、全国罕见。

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东汉五(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

【历史背景】:

该墓考证,建于公元120年,陈顷王刘崇于125年葬于此。

刘崇(?-12442),汉明帝刘庄之孙,陈敬王刘羡之子。初封安寿亭侯。永宁元年(公元120年),被封为陈王,是为陈顷王。立五年薨,子孝王承嗣。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就怕碰上的这样的景点 --- 墓主在史籍上有名有姓有身份有职务,可就是没事迹。这咱怎么“感悟”啊!

 

【旅游趣事】:

旅游地图上有“东汉陈王墓”的标记,公交站牌上也有“汉墓”这一站。这是一定要看看的 --- 不但是古迹,还是和“俺家”相关的古迹。下公交车的时候,特意问了一下司机汉墓的具体位置,司机给我指了指旁边一个大门。还没容的我细看,车就看过去了。等下车走回来,一看大门就愣了 --- 这是工地啊!看看大门口挂的牌子,没错,应该在这里,就迈步走了进去。走出几步,四下一踅摸,这不是考古工地,而是建筑工地啊!幸好有人在干活,再一打听,汉墓还在更里面的一个门里。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过工地,在这个门口看到了国家的文保碑。进入这道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坟头,剩下的和工地也差不多。往前走了几步,突然听到“汪、汪”地叫声,抬眼一看,几十米外几条小狗正向我发出警告,大概我再往前走,它们就会窜出来。狗都不算大,可咱出门在外,犯不上和人找麻烦,更犯不上和狗找麻烦。反正也看到墓冢了,算了,还是回去吧!想到这儿,转身就往回走。走出这道大门,听后面的小狗还在“汪、汪”地叫着不止呢。

 

 

四川成都  青城山

(2006. 04)

 

修行远离家,

天师川蜀达。

远借黄老论,

道教见中华。

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东汉五(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

景点介绍

青城山(Mount Qingcheng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景区内外,天师洞和圆明宫幽静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东汉五(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


【历史背景】

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陵。

汉顺帝初年,他入鹤呜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鹤鸣山与青城山同属古岷山山脉,张陵最早从鹤鸣山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

公元143年(东汉汉安二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佛家进山了,道家也跟着进山。道家有点意思,从一开始就“明码标价”--- 五斗米。作为宗教,只要一明着要东西,就难免让人往骗子那儿联想。这或许也是道家到今天发展不如佛家的一个原因吧?

 

【旅游趣事】:

    前一天借着酒店地利之便,半天就转完了都江堰,来青城山就没那么方便了,也没地方查坐几路公交车去,只得打了个车就来到了青城山。景区虽然大,可只有一条旅游的主路,顺着这条路一路往上爬,一个庙一个庙地拍照就是了。对于“新生事物”,我是接受比较慢的,现在手里用的还是一个光学相机。往上爬着爬着,看见前面有俩和尚,也是一边爬山一边拍照,拍完照片还一起review一下照片的质量。甭问啊,人家用的是数码相机。哎!太受刺激了,连和尚都接受了这样的新技术,我这儿还守着“老皇历”不放呢!再说了,现在也没人给我提供胶卷了啊!回到北京,就买了一台数码相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