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红细胞为啥不是红色的?

(2012-09-16 23:17:03)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后答疑

 

 

不管是鲜红的动脉血,还是深红的静脉血,他们的红色都是红细胞赋予血液的。依据携带O2的多少,血液的颜色深浅也不一样,可是为什么血液是红色的呢?,当我们刺破自己的手指,然后把血液涂抹在一张玻璃片上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一个的红细胞颜色非常的浅,而且是草绿色和淡黄色。这个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凡是含有二价铁离子的化合物多半都是这种颜色,比如说什么氯化亚铁什么的。而红细胞之所以是这个颜色,就是因为四个吡咯基团中间有一个二价铁离子了。

 

那是不是二价铁离子在氧化的时候就会变成三价铁离子,于是红色就由浅红变成深红了呢?长期以来,很多科学家们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他们不能解释的是,为什么O2与血红蛋白的离解过程非常迅速,不需要酶的催化,也不消耗能量,只道人们开始了解血红素的空间立体结构和他们与铁离子之间的关系了之后他们才发现,O2只是和Fe2"结合",而不是氧化。位于四个吡咯基团中间的铁离子刚好可以和O2分子起到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但是又不能直接把自己的那个多余电子“送”出去。

 

再来说说白细胞,你直接把自己的血液涂抹在玻片上,你是无法看到任何白细胞的。人们自然会想到使用染色的方法来观察白细胞,早期人们直接用HE染色,结果发现碱性的苏木精对于白细胞细胞的一些颗粒不能染色,直到1891年,romanovsky(此人是一个天才,在包括数学到生理学再到物理学,地质学等等各种自然科学方面都有巨大贡献,而且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同时创造出了wright和giemsa染色两种染色方法。他用亚甲蓝代替苏木精,用亚甲蓝和伊红对血细胞进行染色,更让人叫绝的是,亚甲蓝除了嗜碱性之外,还有一定的还原性,遇到细胞里面的一些溶酶体之后,可以和里面的一些氧化性很强的酶类反应,形成天青,通过这些染色技巧,romanovsky不但看到了清晰的白细胞照片,而且还提出,某些白细胞内的强氧化物质可能与白细胞能够杀伤外来的入侵者的功能有关,现在管这种现象叫“细胞毒性”了^_^。这就是你们看到的中性粒细胞里面的嗜天青颗粒的来历了。

 

最后说一句:wright和giemsa染色染出来的结果相似,wright染色速度快,现在临床一直在用,而giemsa染色一般是教研室做教学切片用的,因为染出来能够保存的比较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