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改突破 走向理性——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评述

(2007-06-25 17:17:19)
分类: 乱麻抽丝(经济研究)
 
股改突破走向理性——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评述

  发表日期:2006年1月24日      

  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最奇怪的市场,价格扭曲、交易欺诈、包装上市等等。十五年来,这个本应最能体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已逐渐变成冒险家的乐园,投资者的伤心地。有识之士忧虑地指出,长此以往,中国股市将会逐步边缘化,丧失其投融资功能,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中国证券市场主要症结到底在哪里?笔者2005年上半年踏遍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福州、厦门等地,进行了十四场访问调研,访问对象包括不同业务部门的证券从业人员和不同层次的证券投资者。大家把矛头直指三大问题:股权分置、上市公司质量和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一场以股改为重要突破口的证券市场改革与整治在悄悄地进行。2005年,终于摒弃了混乱与浮躁,一步一步地走出泥泞。

股改:解铃还需系铃人

  中国证券市场是经济转型时期的产物,起初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国企解困,同时又充满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因此才产生所谓“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这种违背市场原则的股权分置现象。股权分置造成同股不同权。又因为股权的多重设置,给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可以说股权分置这种制度性缺陷既是一种前置不公平,又是阻碍证券市场进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但兹事体大,股权分置改革牵涉到市场参与主体各个方面的利益。稍有不慎,即酿成大祸。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并于7月26日在新股发行中实施,股市随后一路暴跌至1514点。2001年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停止国有股出售。
  管理层意识到,股权分置改革既要充分考虑到市场参与主体各方面的利益,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强调根据市场规律来解决中国特有的股权分置的制度性缺陷,并提出要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知提出由试点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股权分置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对股权分置改革流程进行了规定,还给予了股改方案要获得参与表决的流通股股东2/3以上赞成票方可通过的硬性规定,同时要求非流通股股东对其减持股票的期限履行法定承诺。
  通知一出,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9日,清华同方、金牛能源、紫江企业和三一重工被确定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随后相继公布股改方案。到年底,已有15批公司登上市场变革的舞台,进入股改的公司数量达402家,占沪深两市公司总数的29.60%,其市值占两市总市值的33.62%。而完成股改程序的G股公司达到228家,其市值占到两市总市值的20.12%,占流通市值的25.90%。股改公司平均支付对价为3.14股,支付对价股数总量达到156.17亿股。
  为推动股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证监会还于6月16日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管理办法(试行)》,上交所、深交所于7月18日分别推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层在此次股权分置改革中,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又注意市场的稳定性,应该说是谨慎而又稳妥的。
  11月10日,管理层在北京召开“股权分置改革座谈会”。国务院领导到会督阵,并以长篇讲话的形式向与会相关部委负责人、各地区主管金融大员做出了战略性部署。最关键是会议向39家央企和全国11个主要省市的135家地方国企提出明确要求,限期上报旗下上市公司股改计划。股改的难点和重点是国企板块,此次会议后,国企控股、央企控股公司股改提速,地方大员公开表态,并给出了阶段性目标和相应的时间表。
  股权分置改革固然带来市场阵痛,但制度性缺陷一旦解决,则将夯实以“三公”为重点的市场基础,为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条件。

在改革中创新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由于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尊重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权益,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和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由抵触、观望到积极踊跃参加。在股改过程中,管理层积极鼓动,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大胆探索,出现了很多业务创新。股权分置改革本来就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各市场参与主体在充分博弈的情况下,推出了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股改方案,以送股为基础,外加分红、认购权证、认沽权证等等。由此产生了认沽权证、创设权证新的交易品种,扩大了市场空间,激活了市场人气。
  8月22日,宝钢权证上市,权证产品时隔9年后重回市场,此后有6只权证产品先后上市,包括沪市的武钢认股权证,武钢认沽权证和白云机场认沽权证,深市的钢钒PGP1、万科HRP1、鞍钢JTC1,权证交易采用了T+0交易方式,上证所还推出了权证创设制度,权证交易异常活跃,日交易量一度超过了1400余只股票交易量。
  创新是市场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发展的角度看,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只有不断的金融交易品种的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开放,才能使证券市场充满活力,不断向前发展。
  “新老划断”是2006年必须完成的使命,中小企业板块应率先全流通。根据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的整体规划,相对独立的G股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应该建立起来,债券市场、代办转让系统等产权交易市场也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
  有了全新的市场基础,交易所和中介机构的产品创新开发潜力将会得到较大的释放。交易所可以开发适应不同机构投资者的产品,发展不同类型的基金,如上证180ETF,深证100ETF,同时可以推出期货等避险工具。中介机构也可为投资者开发更多的创新产品,以适应不同投资者的需要。

只有健康的市场才能更好地发展

  很多人对2005年的证券市场颇有微词。不错,截止到2005年底,沪深两市股价总值为33008.4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47%,两市A股流通市值为10114.1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了2.65%,投资者整体仍然处于亏损之中。
  在启动股改,暂停新股发行上市的背景下,市场筹资功能也受到严重抑制,年内只有15家公司发行上市,4家公司增发,1家公司配股,总筹资额为328.85亿元,较上年减少529.43亿元,减少61.68%,交行、建行等一批超级蓝筹公司相继登陆海外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外包”程度进一步加剧。另外,因为很少新股上市,增量资金很难进场,市场持续低迷是可以理解的。
  但股权分置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的头顶,市场将永远没有安全感,也没有公平交易、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在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好之后,上市公司才会更加尊重公众股东的意见,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才有可能在股东的监督下进一步理顺。同时,2006年要进一步明确加强各中介机构职责,大力推行保荐人制度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使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各自合理合法的出口,则市场机制将充分发挥其功能,使好的上市公司得到更多的发展,坏的公司将会遭到市场的抛弃甚至淘汰出局。
  同样,股权分置改革将彻底解决“同股不同权”的问题,上市公司的每一个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将会是完全平等的。这样,市场就有了公平的基础,对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2005年管理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始股权分置改革,使之在中国证券史上具备了里程碑的意义。

http://www.chinado.cn/images/h.gif走向理性——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评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