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良心,我关注央视六套并不是因为和电影频道的陆先生有过一面之缘,也不是因为偶有朋友的作品会在六套播出,更不是对电视电影这个类型有什么特殊爱好。说实在的,六套刚推出来那会儿,压根没在我的眼角里呢!可不吗,那时候的六套,屏幕上要么黑乎乎的,要么尽是些香港片子,难入本人眼球啊!何况有一次在电话中跟中国电影出版社的汪副总编(也是朋友)提到电视电影时,他,他他他,竟然那种反应:“你可别弄那玩意儿,电视电影这种形式都还没有获得公认的!”
也是啊,电影就该在电影院看,既然是电影又在电视上放,委实有些不伦不类。从此,六套在我这里就被打成了另类,关入了冷宫。
对六套的刮目相看,始于一个泰国的名叫《画中情思》的电视电影,上、中、下三集。这片子,画面那个美呀,一下就把我的魂勾了去!(难怪那些大片都一个接一个的要在视觉美化上下足了功夫!记得我曾对上影集团的一个导演说,你可千万别拍得黑乎乎的,那些黑乎乎的东西,我瞄都不瞄的。人家笑我外行,说那可是特地把摄影机调整了才拍出来的,要的就是那种效果。看来我也就一俗人,总是先被表面的形式的东西吸引。不过我估计受众的审美心理大概都差不太多吧?)继续看下去,发现剧情也很有张力,反正看完后心有所动,眼角也有些湿润。当即感叹,原来没被公认的电视电影也有好东西,可见用什么壶并不那么重要,装什么酒才至关重要!
自此便对六套长了个心眼,时不时会去瞄上一眼。我先生管这种现象叫“狗拉屎”。知道什么叫狗拉屎吧?狗是用屎做记号来认路的,拉过屎的地方,转一圈去了,转一圈又去了。呵呵,我看电视就用佳片做记号,笨人学狗么!
最近一连看了几部好片子,值得一说。
其一,对不起,片名忘了,只记得这些内容: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村光棍汉救回个哑巴女人,后来哑巴女人被日本人抢进了据点,光棍汉领着全村人救出了这个本来不哑的日本女人,也炸毁了据点。不记得怎么好了,只记得被感动了,而且结尾的视觉效果能引起人内心的震撼。被感动了,甚至是震撼了,就是好,简单。
其二,是前天晚上看的《幸福的小河》。这个片子有意思,写当下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全套班子鲜有熟脸,感觉上小里小气的。本来对这类名不见经传又有应景之嫌的东西,我是绝对不会感兴趣的。首先吸引我的,也许是“幸福的小河”这个名字?尽管情节简单,演员的表演也显做作(或许是舞台剧痕迹),但你能感到,编剧对农村生活是熟悉的,父亲的个性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农民的影子,让人倍感亲切。当看到父亲把儿子的借款合同缓缓递进灶火时,我的眼睛湿润了。难能可贵的是,该片在劳动细节的处理上,真实细腻又浪漫欢快,整部片子的风格与片名传达的意象十分吻合。
什么是好片子?真实、感人的就是好片子。好片子不是宣传出来的,宣传只能博取观众的眼球,无法赢得观众的心。片子的好坏是一种客观存在,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好的不会因有人说坏而变坏,坏的也不会因有人说好而变好。用心去捕获观众的心,才能最终成为真正的赢家。
感谢央视六套!我相信,以后还会有其三,其四,其N,这真是无心插柳“六”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