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思路还是不够清晰,今天继续做进一步的阐释。
- 关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字,扪心自问,这是个很艰深的问题,相信即便是关注某个博客媒体,也很难知道他下一篇文字写什么,因此对于BSP,需求并非那么明确;
- 对于BSP,创造的过程就应该更重要了,因此大部分的BSP都有自己的推荐文章页面,人们在浏览标题的时候创造需求,并通过链接直接到达供给。在google广告中通过文字去创造需求已然很难了,亚马逊是加了图片、评论、介绍、关联才有了一定的效果;而BSP仅仅通过标题……
- 这样创造需求的方式单调、效果有限,毕竟用一句话概况一篇文章……很多时候,题目让我们想入非非,仅仅就是为了创造需求……结果进去一看,供给并非我们要的。虽然BSP在不停的拉长自己的首页,但是这样创造的需求也是有限的,面对无限的供给,我们需要无限的页面。
- 看看关于BSP的主要功能,FEED订阅让我们从关注文章到了关注人的层次(培养起了需求,以后是直接连接);将文章展示在分类的首页(针对某一方面信息的获取,我们还是有足够具体的需求的);有的做的比较好的BSP让用户与用户间架起了桥梁(让创造需求更普遍);TAG的出现也是为了连接供给与需求。
- 再次拿起点文学网做对比,无论多厉害的大大的文章,前面也会有免费章节,配合首页的推荐创造起需求,培养起一定数量的需求后,小说的后文就要收费了……因为需求不固定,博客内容杂乱,即便关注人也难以保证篇篇都是我所需,所以收费阅读难以实现。
总之,BSP问题多多,主要存在于如何连接供需和如何创造需求配合无穷无尽的供给……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BSP,如何连接供需,如何创造需求满足供给是一个极度重要的考核指标。
前一篇:同样的长尾不同样的收益
后一篇:空间和博客差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