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财富人生健康/保健尿糖糖尿病laser |
分类: 糖尿病 |
如果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三者失去平衡,就可能引起尿糖阳性。除糖尿病外,哪些疾病也可引起尿糖试验阳性阳性呢?
1.肾性糖尿:主要是由于肾脏糖重吸收功能受损,使部分糖从尿中漏失,引起尿糖试验阳性,但血糖正常,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族性糖尿及新生儿糖尿等。少数妊娠妇女也有暂时性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糖尿。
2.内分泌性糖尿:患有内分泌或代谢疾病者,尿糖常增高。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脑垂体前叶等内分泌腺功能亢进时,尿糖呈阳性。
3.应激性糖尿:见于脑出血、脑肿瘤、颅骨骨折、脑外伤、麻醉等,这些疾病有时血糖会暂时性过高,伴有糖尿,随着病情的缓解,血糖恢复正常,尿糖转为阴性。
4.一过性糖尿:有的人若在短时间内进食过量蔗糖、蜂蜜或含糖量高的水果等,糖分很快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了肾糖阈,就会引起糖尿。当停止食用这些食物时,则尿糖会迅速转阴。
5.尿糖假阳性:有些病人服用氨基比林、咖啡因、维生素C、水杨酸制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常会抑制体内胰岛素释放,尿糖亦可呈假阳性反应。
2.四段尿糖:即将24小时分为4段,早餐后到午餐前为第l段;午餐后到晚餐前为第2段;晚餐后到晚上睡觉前为第3段;晚睡后到策2天早餐前为第4段。每段尿,不论小便几次,全放到一起混勾,4段尿分别留在4个瓶子里,并分别记录尿量,做尿糖定性检查,从而可推断出每段时间里血糖高低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
在分析尿糖时,要将第1段与第2次(午餐前)、第2段与第3次(晚餐前),第3段与第4次(晚睡前)、第4段与第一次(次日早餐前)结合起来看。因在治疗过程,如果治疗得当,一般先是尿量减少,接着为“次”的尿糖减少,最后才是“段”的尿糖逐渐减少。如果仅根据三餐前和晚睡前的“次”尿糖来调整胰岛素用量,病情就很难有效地控制。例如有的病人,第1段尿量只有100毫升,而第2次尿糖为(+++),计算这一段尿糖定量为1.5克;另一个病人第1段尿量多达500毫升,第2次尿糖为(+),计算尿糖定量为2.5克,说明前者的治疗效果,尿糖控制情况要比后者好一些。因此,在判断胰岛素疗效及决定加减胰岛素用量时,应将尿量和尿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前一篇:睡眠剥夺会提高女性患高血压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