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戏言:戏剧逻辑是个纯爷们(354辑)

标签:
编剧曾鸣 |
分类: 曾鸣词言 |
谁都想做“叫好又叫座”的活儿,但这是个可遇不可求,可求不可控的想法。“叫好”尚可控,因为在你的能力范畴之内,事在人为。“叫座”不可控,因为钱在人家的腰包里。不过,叫好,一定是叫座的前提。
不信,在不走三下滥,违法乱纪的路数下,你给我整一个“叫座而不叫好”的活儿看看?
故事不是为了说事,是为了言情诉理。好的戏剧,往往是以一个封闭性的故事,去打开人性、性格、人物命运的天窗。从“他人”的命运中看见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所有好戏的共性。
编剧要听意见和建议,但不能没有主见。戏剧逻辑不是“歌舞伎”,是个“纯爷们”。百事通,那是可乐、是一道汤。戏是编剧写的;编剧也是戏写的。戏比天大,就是这个道理。
写春天,从一片绿叶写起,最终会看见整个春天;写春天从万紫千红写到一片绿叶,也行。有能力的剧组,应当直面分歧,力争殊途同归。我活到六十,做人的道理没悟明白七成,做戏的道理,我悟明白了八成!
做文旅演艺,寻找对标项目,以此来调校市场定位,这没问题。找到了,那也是为了去超越或绕过它。如果没找到,那就恭喜你了,说明你的作品,有可能会成为他人的对标物。我想说的是,找和不找,都无所谓,可千万别因此形成了一种“创作”模式,变成一块心病。
做演艺,无中生有更牛逼,一旦投入创作,我就是我,就是与他人不一样的柴火。
刘少奇写过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被打成毒草,烧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过一本《论演员的自我修养》,没人提了,扔了。修养都不要了,谈何梦想与思想?
强扭的瓜不甜,要来的掌声不响。而曾几何时,向观众讨要掌声,有些甚至像朋友圈恶意求赞求转发一样,被一些演员误认为,这就是与观众互动的手段。其实,真正深度的互动,是用你的歌声或“包袱”去赢得观众的赞赏。
“掌声雷动”和“鸦雀无声”一样,只有观众发自内心的流露,才是一个演员与观众最好的交流,也才是观众对演员最有效的激励。
我从1994年甲A时代开始在广东看球,我一直认为,广东的球迷和媒体整体上爱球、懂球、理性、客观、中立。甲A时代广东最多同时拥有过五支顶级联赛球队。现在仍有三支中超,一支中甲。可见其作为足球大省和强省的地位,一直无人超越,市场也一直稳定发达。
足球不仅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更是一个地方地域性格和营商环境的体现。广东球迷从未爆发过大面积的极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