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戏言:一个人的面子和里子(322辑)

标签:
编剧曾鸣 |
分类: 曾鸣词言 |
过些天要进六十了,到了我这把年纪,要说胡闹贪玩,比得过我的,只怕不会超过一桌;要论勤奋好学,比我强的,只怕也不会超过一箩。而且,我从12岁开始“坐科学戏”,跨越舞美、作词、编剧、新闻釆编几个专业,工龄超长,但一直在玩,一直在闹,一直在学。不正经,不装门面,不设目标和目的。躺着写,坐着写,行着写,写着玩,玩着写,天天写。有钱的,写;没钱的,更写。
不留隔夜粮,不滞隔夜气。好话歹话一网络。人人说,活在当下,快乐就好。我这么活着,就是我的真快乐。可是有几个人,愿意这么活呢?
没有纯粹的“文字功夫”一说,文字只是交流工具,认识字多有人,不见得最擅于交流。只有能够在字里行间注入足够的思想和情感的人,文字才会充满活力和感染力。所以,说一个人文字功夫深厚,是对其知识学养,思想见地,感情真挚的综合赞许。
多读,如果不泛读,效果不显现;多看,如果不跨界,视野受局限。多读多看,是多思多写的前提;多思多写,是多才多艺的底线。
题材虽然没有绝对的新旧之分,但最好要写出新颖的东西。如果只是换套锅盆炒剩饭,只是文字上花样百出,使尽雕虫小技,那别人读来,仍可闻出一股馊酸味,潲水气。一个作家,发掘题材的能力,实际上体现的是他思想的底气和勇气。如果题材越写越窄,思路越写越封闭,那就该歇歇手,充充电,去思考一下写作的含义了。否则,会越来越丧失写作的后劲与乐趣。
一个面子太薄的人,“里子”往往也并不厚。怕说错了话,怕表错了情,怕被人识破,怕被人看轻。说到底,还是自信心不足,逻辑思维定势不清,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行。所以,人们才会把具备坦荡自持,大度从容,宠辱不惊,特立独行等品质的人,定义为“大家风范”。 因此,要想赢得面子上的真正自尊,就得让自己的肚子里真正有料。
话剧演员可以不用唱,不用舞,不用童力功。但最见综合素质,最见生活性、学术性,最见性格的表演,是话剧。话剧编剧可以不用写唱词,不用写韵白,但最见批判性、文学性、思辨性、哲理性的剧本,是话剧。他们就像一个不系安全带的钢丝演员,赤足走在半空中;就像一位不拿讲稿的演说家,面对站满听众的广场。外在的无,能见出内在的有。看不见的技术,才看得见艺术的极致。
前不久起,我每周给孙子20块钱,让他自己理财。刚才,我身上只有一张五十的,让他找钱。他跑去数了数,说有121块钱了,问我要找多少?我让他看着办。他掰着五个手指算了半天,找给了我一张20,两张5块的。牛逼!记得小时候,我妈教我学算术,总是拿苹果打比方。一个篮子里,放了五个苹果,大弟弟拿了一个,小弟弟拿了两个,问我还有几个?这我哪知道啊?一、那年头,我一年见不了几个苹果。二、给我五个,为毛还要让大弟弟拿一个,小弟弟拿两个?这不合理啊!
所以,至今为止,两位数以上的剩除,我都用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