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戏言:一个人,何谓见过世面(312辑)
标签:
编剧曾鸣 |
分类: 曾鸣词言 |
衡量一个人有没有见过世面,阅历和知识是一个方面;观念和胆识,是更重要的一面。如果没有一种开放的观念,走多少地方,也兜不出他那褊狭的心态;没有一腔锐意的胆识,读再多的故纸,也会坐井观天,自以为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指的是一个观念开放,胆识强大的秀才,绝不是那些连个村姑刘三姐都斗不过的穷酸。
有些歌词,尤其是某些“音乐人”之作,没有能力把一句话讲顺,讲白,讲得有嚼头,有诗意,有腔调,轻俏或拙实,又要显得有些文化,咋办?干脆铆着蛮劲掰,砌词组,说梦话。以深奥之态掩饰其浅薄之实,以拗口之词藻对冲其混乱逻辑。此风近年愈演愈烈,泛滥成灾。以至于让人错觉这是一种新潮前卫的语态,跟风者竟不乏个别实力派,年长者,实在可惜,不该。人生三识:知识,学识,胆识。有些人,干脆从知识就抗拒,你能指望他写的那些玩艺儿,会有助于增强你的胆识?知识就是常识,要做出牛逼的创新成果,从尊重常识开始。
作为一个词曲作家,真的不要成天贬损理论和知识,思想和学识。这种“老大粗”情结要不得。也别动不动拿老百姓说事,现在百姓比我们懂得的不会少,你跟人玩粗的,百姓未必尿你。正因为我们也是百姓中一员,才更应当尊重和顺应百姓日益提升的审美趣味和价值需求。而且,我也没见这些成天拿老百姓做挡箭牌耍横的人,写过什么老百姓爱唱的词曲儿,倒是那些学贯中西的大家之作,成为了老百姓喜闻乐听的经典,例子不胜枚举。
昨晚我退了一个词曲大群。必须说明一下的是,我有习惯性退群的毛病,就像有人习惯脱臼一样,事实上,我在那个群里混了一二个月,算是很久的了。我退那群的原因基本与李峰、科尔沁夫一样:有红点强迫症。太闹,分心,话题单一,腻味。但对群主和有些群友,还是心存敬意的。我还看不得那些涂脂抹粉,歌功颂德,奶声奶气的词曲儿,天天刷屏。所以,想留点心气和脾气,单干。
靠读歌词写歌词,只会罐里养王八,越养越抽抽。多读文学,听音乐,看戏剧,观电影,赏画展,关注真正的新闻,才是王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远。
一些写作者,反而热衷于拿无知当有趣,拿自闭当个性,拿“草根写作”,掩饰自己学习能力的不济。坐井观天,无从发力。
价值观、艺术观不对位,再好的项目,再好的朋友,也难合作到位。与其将来后悔,不如趁早告退。
我孙子胆量还要多些砺炼,昨晚停水,今日他去潄口,由于管道中还残留着一些空气,拧开水龙头时,发出了一阵噼噼啪啪的气泡声,竟把他吓哭了。这当然是独生子女,大人带得特别用心的结果。不像我们那个时代,三兄弟,我是老大,就从没有在弟弟面前表现胆怯的机会。这大半辈子,我似乎也从没太多怕过什么。一不怕人,二不怕鬼,三不怕吃苦,四不怕落魄,五不怕斗酒,六不怕互怼。搞创作,不怕场合,做新闻,也不怕惹祸。这样一来,得过且过,自娛自乐,是非麻烦,倒也不多。当然,孙子嘛,别学他大爷,胆子小点,适当装装孙子,也不错。
我一个人走过寂静的走道,忽然背后传来一声冰冷的“早上好!”,我心头一热,回头一看,一位保洁阿姨的脸,比那句问候更冷,冷若冰霜。唉,我也只好机械地回复一句“早上好”。大家都不容易,连文明和礼貌,也是被冰冷的职场和社会逼出来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