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鸣:戏剧评论要重点考量的“三个维度”——在广州青年剧评团“戏剧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摘要

(2018-06-25 10:17:23)
标签:

编剧曾鸣

分类: 曾鸣剧评

曾鸣:戏剧评论要重点考量的“三个维度”——在广州青年剧评团“戏剧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摘要

"戏剧评论为何,戏剧评论何为"这个命题很好,很有务虚和务实的价值;但有些大,不是一次发言能说到位的。

 

从本质上讲,剧评与影评、乐评、画评、诗评和文学评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在一个鲜明的观念照耀下,去完成一次"尊从事理,遵循学理,追溯真理"的表达。

 

但戏剧评论对写作者会提出一些特殊要求。从技术层面上讲,戏剧评论相对更难写,或者说是更难写好的一种文体。

 

为什么,我从剧评的"三个维度"来谈谈。这三个维度,也是一个称职的剧评人,应当考量的三个"立场""身份"的确立与认同。

 曾鸣:戏剧评论要重点考量的“三个维度”——在广州青年剧评团“戏剧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摘要


一、剧本与剧目维度(编剧和导演立场):

 

剧本是写在纸上的;剧目立在台上的。剧本是剧目生产的设计图。

 

以前有"案头戏"一说,以前的诗词,也不是写来专供作曲和演唱的。但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剧本,是特指写来供排演的东西。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一度创作"(编剧)和"二度创作"(导演)这样一个维度去考量。

 

戏剧是综合艺术,是"时空间"的艺术,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戏剧的构成是最为复杂而多变的。它具有结构的恒定性和即时发生性。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元素和手段。

 

一个成熟的剧本,首先是能够打通"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之间高效、和谐的对接的。就是说能够顺利搬上舞台的。

 

作家和编剧,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但从职责上讲,却有着很大差异。作家秉持的是个人立场,他们从事的是"一次性"创作;而编剧必须要顾及出品方、主创团队和相关各方的综合诉求。他们进行的只是"一度创作"

 

一个剧评人,你要能清晰地看到一个剧本的设计理念和优缺点,还要能看出"按图施工"后的效果如何。

 

所以,要写好戏剧评论,首先你要懂戏,而且,不是一般的懂

 

是你既要能看懂了一出戏在演什么,更要能看懂它想演什么;

既要看懂它为什么要这么演,演得怎么样;还要看懂不这么演行不行,换一种演法又会怎么。

 

这就要求一个剧评人,首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和思想认知能力。为此,你得建立起自己与戏剧人对话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你具有他们能够信赖的"身份认同""职务立场"

 

只有这样,你也才对得起你的"观众"

 

我是一个业余词人和编剧,写剧评,就更是搂草打兔子,顺带的。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尚存一股子"文艺青年"的好奇心和冲动,就是喜欢瞎捉摸。自认为捉摸得有点门道了,就想表达。有些剧评,创造了一定的附加值,那不是我的初衷,而是我的初心。

 

一个青年剧评人,不一定要为写剧评而写剧评,而去看戏。但一定要有真热爱,真冲动,见真心。

 曾鸣:戏剧评论要重点考量的“三个维度”——在广州青年剧评团“戏剧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摘要


二、作品与产品维度(观众和制作方立场):

 

作品是艺术家的个人标签,以艺术实验为主导;产品是出品方的赢利工具,以市场需要为主导。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上述这两个属性是相互作用,难以清晰分割的。

 

戏剧生产和电影生产一样,在今天,已带有越来越明显的工业生产特征。产业化,项目化,市场化运作已日渐成熟。

 

剧评,作为戏剧产业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肩负着一个在"剧场""市场"之间,充当一个路标,寻找一条通道的责任。

 

有评论认为,余秋雨由于把"戏剧美学"的视角,从舞台转移到了观众席,变成了"戏剧审美心理学",所以他填补了中国戏剧审美学的"空白"。所以,看作品,剧评人要有"观众立场。

 

有些剧评写出来为什么会没有"卖点",那是因为那些剧评人既没有打算从出品方角度,更没有打算与观众坐在一起去看戏。这样的剧评,注定与戏剧生产的基本面无关。

 

在这方面,影评和乐评,早已遥遥领先。所以看产品,则要有"制作方立场"

 

一篇好的剧评,不但要有其思想价值,最好还要附带商业价值。不管这是不是你的初衷,但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一篇剧评,要能够为剧目找到具有排它性的"卖点"

 曾鸣:戏剧评论要重点考量的“三个维度”——在广州青年剧评团“戏剧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摘要


三、亮点与观点维度(剧评人自身立场):

 

亮点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作品的,包括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等;一层是产品的,包括它的独特的商业价值,演员阵营,技术手段等。

 

最重要的是,只有看到了亮点,你才有更好的机会表达观点。才能让你的剧评脱颖而出,让人眼前一亮。

 

你如果只有能力用一些公共词汇去表达,如这个戏很"经典"啊,很"震撼"啊,很"享受"啊,"受益匪浅"啊,那我就劝你去发朋友圈。

 

综上所述,一个称职的剧评人,在具有上述"双重身份"认同的同时,又必须不失自己的立场。

 

剧评人既不应代表甲方利益,也不要代表乙方利益,他代表的是中立方,甚至是"第三者"

 

剧评要专业理性,但理性并不排斥感性。戏剧艺术毕竟是感性的。一篇有思想、技术纯度和情感温度的剧评,是靠设身处地,从这基本的"三个维度"着眼,进行"立场"换位思考后的语言的结晶。

 

戏剧,无非是让人走进一个别人的梦,去做一个自己的梦。而剧评人,就是这两个梦之间的"红娘"。因此,我建议剧评人也要有讲故事的能力,有美文意识,讲究炼字造句,有强烈的表达冲动等。而这些,不仅靠读,靠想,靠写;主要是靠爱。人一爱,就会有表达的冲动。

 

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会迫使我们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会迫使我们去思考和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那就是爱。而艺术,就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大爱。

 

广州青年剧评团是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主办成立的戏剧评论团体,受"广州青年戏剧评论人材培养计划"支持……

 

我早知道有这样一支活跃在广州剧坛上的新锐力量,也在朋友圈里读到过一些他们新锐的剧评。今天第一次走进这支由青年戏剧评论家罗丽等老师发起主持,集结了高校青年教师,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来自多个行业的"智识青年"组成的团队,如临一泓清泉,仿佛回到从前。

 

他们各自的故事本身也很有戏剧性。相信他们也一定会给广东剧坛,吹进更多思想的清风。

 

2018.6.24.广州

 曾鸣:戏剧评论要重点考量的“三个维度”——在广州青年剧评团“戏剧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摘要


广东木偶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大庆老师点评:我以为戏剧评论建立维度很重要,这就是戏剧评论的指标、框架和体系,便于分析比较不同戏剧在共同维度里的品质、等级和张力,也是剧评人观戏评戏的思维方向和下笔重点,反过来也是戏剧创作者们遵循的原则和尺度。戏剧创作者、观众和戏剧评论者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的戏剧创作才是科学而圆满的。仅是个人寡见,不知对否,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朋友指点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