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戏言(202)旅游推广,要号准一个地方的文脉

标签:
词作家曾鸣 |
分类: 曾鸣词言 |
做演出项目,难免出现阶段性山穷水尽的时候。这个时候,谁能提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那也是一办法吧?要连这都提不出来,那你回去洗洗睡得了!摸着石头过河,你总得有块石头吧?抛砖引玉,你得有块砖吧?哪怕这块砖最后拍到自己头上,那也是奉献和牺牲精神的体现吧?!
我策划项目文学方案的一惯的态度是,一、我不首先选择站在甲方(资本方)立场,二、我也不会选择站在乙方(创作方)立场。我是中立者,或者说,我是第三方;但不是第三者。只有这样,我才有真实的话语权。
作品和产品,一字之差,相差甚远。一个剧本完成了,这就构成了作品;但一个创意完成了,还远远不是产品。作品诉诸于审美感受和哲理启迪;产品诉诸于投资回报和批量生产。而旅游演艺,是高度融合了作品与产品属性的成品。成不成,市场说了算。作品诉诸于主观和个人;产品诉诸于客观和所有人。
要搞清楚一个基本定位:茅台镇不是喝酒的地方,而是酿酒的地方。是中国白酒“天时地利”的摇篮,是“酱香文化”的源头。搞旅游推广,要号准一个地方的文脉,不能舍本逐末。
真开心,一觉醒来,收到许多老师和朋友们喜爱我昨晚练笔之作,男女声民歌对唱《哥是天边一片云》的表情和好评。自由写作,真像这周末的早晨一样,令人惬意而轻松。这首土得掉渣的作品我定义为“新民歌”,主要是希望在音乐语汇和演唱处理上,别同样太土。流行风一点,炫一点,类似于那种“老歌新唱”。在民歌元素运用上,能否有点湘西民歌《马桑树儿搭歌台》的意思,浓郁的爱,淡淡的忧伤。当然,我这首词有个灿烂辉煌的结尾,最好重复来三番。
我认为,一部戏,入戏越简单,越快捷,越好。千万不要高估了观众的好奇心和耐心,更不要高估了自己“设局”的能力。别一开始就憋着股劲儿,给观众添堵。戏不是憋出来的,是顺出来的。顺,才美。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腹、豹尾”,写戏,更不能“虎头蛇尾”。再说,看戏,哭哭笑笑都好,别让人看着太累。
中国戏曲,一上来几句“定场诗”,东西南北,九洲方圆,前世今生,前因后果。一咕噜端给你。“坦白承认在演戏”,顺畅,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