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为“往事”干杯——观广东省歌舞剧院原创舞剧《沙湾往事》十点感言
标签:
舞剧沙湾往事 |
分类: 曾鸣剧评 |
在广州生活了20多年,我当然知道沙湾何在。沙湾古镇位于番禺,始建于南宋,岭南音乐发祥地,饮誉南国。多谢杜鸣和熊健两位老友,2014年9月26日晚,带我首次走进了“沙湾”。但这是一个怎样的“沙湾”。允许我以微博体思维,告诉你我所看到的这样一个“沙湾”:
二、这是一些超现实的往事。爱恨情仇,大套路。但给予了我一双想象的翅膀。在特定的审美过程中,能够引发人产生非特定的思想,这是艺术家应当做的事,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艺术家有这个能力。于是,舞台上,那些曾经的现实,作为正在发生的“往事”,使得对“岭南音乐”的解读已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四、这是一部音乐的沙湾。用音乐表现“音乐”,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事,甚至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杜鸣兄生长于湖南,音乐基因里流淌的是湘音。他在广州生活20多年,《雨打芭蕉》早已春风化雨。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有大视野的全能型作曲家。所以,他有信心用自己对于岭南音乐的理解,尤其是有能力,用自己对现代舞剧音乐的理解与理念,来创作《沙湾往事》。于是他成功了。
五、这是一部舞美的沙湾。真实的沙湾很美,舞美的沙湾,更具美的表情。我从事过专业现代和传统戏曲舞美工作。我想说的是,我认为好的舞美不抢戏,但“有戏”。《沙湾往事》的舞美,是“有戏”的舞美,这个戏,就是我说的“舞美表情”。首先,它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剧情和人物内心,其次,写意地表现了戏剧空间与时间,而且,这是一组同样能“舞蹈”的景片。戏曲表演有“二道幕”,而“沙湾”的这组景片,是“N道幕”,它甚至还承载了字幕、视频等功能性。虽然不能算独创,但用得好,就具有独创性。
六、这是一部同时具备民族和现代气质的舞剧。该剧的主要演员,都具备一流技术和不俗表演能力。能够将中国舞和现代舞的表现力很好地融为一体。有些舞段中,还运用了体操、杂技等手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男一、二号还练就了一手不错的打鼓技巧。乐感和节奏都完全化入了音乐。这种在传统京剧《击鼓骂曹》中经典呈现的演员才艺,能够在当今舞蹈演员身上展现,值得赞扬。

九、一晚,与作曲家高翔、舞蹈编导裘华松、合唱指挥李振华小聚,谈及《沙湾往事》,几位都表示了高度赞同。也发表了一些很专业的评价,我当即拨通杜鸣电话,请几位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地,此处省略若干字。而此处我想说的是,一个作品,能够引起“领导”的好评不容易,而能够引起同行由衷的好评,更不容易。在某种程度上讲,同行是最不近人情的观众。故更值得欣慰。
十、杜鸣和熊健,都是上个世纪我在湖南省歌舞剧院时的同事。熊健与杜鸣,又在广州军区“战歌”共事几十年,如今熊健出任广东省歌舞剧院院长,这几年,用他熊一般的身体,做了几部牛气的大作。总之,我们也都是有了大把“往事”的男人。虽然我的往事,决定了我对现在和未来的态度。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兄弟,和兄弟对我的态度。这也值得欣慰。一出《沙湾往事》勾起心中不少往事,这就是艺术,这就是不以叙事见长的音乐舞蹈所能带给人与人生的独特价值。往事还将继续——为“往事”干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