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音乐人:用诚恳的心传递永恒的爱

(2013-04-28 10:41:03)
标签:

刘扬

更强

一首

晴天

非理性

分类: 曾鸣专访

南方日报2013428《文化周刊》版专题节选

 

    核心提示: 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全国演艺界便纷纷开始行动。广州文艺界也在行动,仅仅1天时间,广州本土知名音乐人邓伟标、李广平连夜谱写了大型赈灾晚会主题曲《爱得起》;广东本土院团南方歌舞团的很多成员自发参与歌曲录制和赈灾义演;中国唱片广州公司音乐总监王厚明与他的“梦想汇公益”团队一起制作了一首为雅安地震特别制作的MV《爱让梦想来》,得到了多位电视台主播的鼎力支持。

 

    除了职业音乐人,从事了21年新闻工作的业余作词人曾鸣也表示:“这次地震我还没有写歌,但我用玉树地震时我写过的《天地人心》进行了呼应。我想,等这轮强大的震波过去后,如果有感动我的事件出现,我也许会写出。”

 

    曾鸣曾在湖南省歌舞剧院从事专业歌词创作,现在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在他看来,从本质上讲,这两个行业的核心要素都重在“表达”与“传播”,都能满足我“表达”的欲望。

    1987年起,他就开始了“公益性”题材创作,但他并不认同把一些网络创作简单定性为“公益歌曲”,而他愿意将它们称作“新闻事件主题歌”:“历来凡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关注民生与自身生存环境的艺术家和音乐人们,实际上都是这么做的,并留下过许多经典作品。我之所以不太愿意将此类作品简单归纳为‘公益’创作,是因为我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除了讴歌、安抚、关爱之外,还能保留有对相关事件的评说与质疑,甚至批判的成分。”

    而他的“自觉创作”源自于2003年开始的那场“非典”,对于他的职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新闻事件,但对于他个人来说却是一个重大的创作题材,但他提起笔时,发现用一首歌已无法表述这个事件的复杂性和对内心的冲击,于是便写成了一个诗剧《非常的春天》。

    同样,当广州武警少尉郑益龙英勇救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后,被他的事迹和“失踪事件”感动并刺痛了的曾鸣写下了《珠江英雄》。“这首词是我在看到郑益龙救人视频的2个多小时后写成的,北京作曲家郭洪钧很快谱曲,南方歌舞团谢晓泳、王淋召集该团所有歌手、编配人员紧急集结、彻夜录制,终于赶在了送别英雄之日上线,以慰英灵。”曾鸣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道。

    对于曾鸣而言,音乐、新闻与社会有一个“三位一体”的自然融合过程,“在做新闻时,我尽量去接近事实和真相,在创作时,我必须尽量去靠近人心和情感,在一个客观世界和一个主观世界之间,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社会人。”

    词作家曾鸣为前不久武警郑益龙跳入珠江英勇救人而牺牲的事迹,创作了一首歌曲的歌词,名叫《珠江英雄》。“这次地震我还没有写歌,但我用玉树地震时我写过的《天地人心》进行了呼应。我想,等这轮强大的震波过去后,如果有感动我的事件出现,我也许会写出。”422晚,他发了一条微博,谷建芬老师所言的歌手“人比歌红”(歌手无个人代表作)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当下创作疲软,诉求浅薄,题材贫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电媒选秀只认“声音”,不认作品,商业“造星“,急功近利的可悲现状。  

    “在海量信息和言论飞天的今天,为什么创作会疲软,题材会贫乏?这难道是个敏锐度和观察力的问题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想,只要你有被大众接受的价值观、有专业的判断力与创作热情,你就一定能找到你的表达方式。”

    在他看来,音乐的价值在于它既能强化人的意志,又能软化人的心灵,“作为一个词人,现在也没有人要求我如何去面对与表达。我的确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才去面对和表达的。”雅安地震后,面对身边的广州音乐人的表现,他由衷觉得“他们很棒!南方电视台参加了一场长达3小时的义演,南方歌舞团又经历了一次深夜录音。在重大事件发生后,他们的优异的表现不在任何一地之下。”

    “不管是英雄事迹还是灾难地震,我们都是用最诚恳的心来做这件事情。”王淋对记者表示。通过这几次音乐演出的积极参与,身为南方歌舞团中的一员,他明显感到团队的凝聚力更强了。

 

    音乐人说:曾鸣与“新闻事件”主题歌

 

       曾鸣:做新闻要逼近真相

             歌词创作要逼近内心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为什么会对“新闻事件”发生兴趣?除了近期的《珠江英雄》外,在您印象中对哪些新闻事件印象最深,是否都已经作词成曲?能否讲讲它们创作的故事?

    曾鸣:我工作了41年,前20年从艺,印象较深的“新闻事件主题歌”有《佛山阿婆》、《有你有晴天》、《珠江英雄》等,《佛山阿婆》是我在2011年“小悦悦”事件后看到其中一位毫不犹豫、凭着人性与母爱抱起小悦悦的阿婆产生的灵感,在创作这首歌曲中,我用了如下这样的句子:“在一条冷漠的路上,她走出平凡的自我;那血肉模糊的生命,是一个受伤的中国。”

    《有你有晴天》是应一位微博好友——甘肃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王旭东之约写的,他本身是一位高度肢残人士,是他对待生活和生命的热情和达观的态度,以及西北师大阳光服务社爱心助残的大学生们,围绕他展开的十几年如一日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南方日报:新闻事件也有不同的类别,在创作中是如何将个人感情、社会影响和描述对象相融合的?

     曾鸣:当创作冲动到来的时候,我是非理性的,我不负责甄别新闻事件的类别,只面对自己被这个事件冲击的强度与深度的感悟。但是,我会对涉及到人的生活和生存的事件更关注。所谓的社会影响,我认为这是无从把握、也没必要顾及的。

专题撰文 记者 周豫

刘扬

专题链接: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3-04/28/content_718596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