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湖南日报《芙蓉》诗人诗选刊陈惠芳 |
分类: 曾鸣拾萃 |

我是1984年7月从湘潭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南日报》工作的,到鸣哥写序,仅仅两个月时间。《湖南日报》和鸣哥家都在荷花池,我们仅一巷之隔。他在省歌舞团写歌词、歌剧,当然也写诗,成名已久。不知道他从哪里得知,《湖南日报》分来了一个“校园诗人”,是个妹子名字。他竟然找到了我当时住的招待所302室。十一二个平方米住了3个人。我名之曰“校园诗人”,最高级别的刊物还只是《芙蓉》和《飞天》。鸣哥早就在最权威的《诗刊》发了男子汉气十足的《牛市》。鸣哥到,小弟叫。我忙不迭地喊“曾老师”,鸣哥很大气也很“牛屎”地一挥手:“喊我鸣哥,什么老师老师,听起来不舒服。”然后,他又挥手:“惠芳,把作品拿来看看。”我不好意思,4年时间,32开本没贴上40面,大部分还是“豆腐块”。我小声地说:“看不得,看不得!我写一辈子,也写不出<牛市>那样的好诗来。”鸣哥立马正色道:“这样没志气,不要写诗了。”遂转身离去。我赶紧拖住他说:“我讲错了。我几个月之内,就写出比<牛市>更好的<鸡市>来。”鸣哥大笑道:“我们这些高级动物专门写低级动物,到时我们出个诗集叫<动物集>。”他看得很仔细,对那首发在《芙蓉》杂志上的《乡里妹子与花篮》非常欣赏,他朗诵道:“城市,这只花篮/太大太密/大得装得下所有民间故事和乡里的宁静/密得用老祖母纳鞋底的线/也穿不进一个针眼”。鸣哥很兴奋地说:“就凭这首诗,我要给你写序。”
评论(0)┆引用┆阅读(9)┆圈子┆打印┆有奖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