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
入
新
居
公元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八日,一个明媚的星期一,我们以一种投奔解放区似的心情,搬往草木茵茵的骏景花园--结束了长达七年的颠沛流离。人到四十,方解脱居无定所的困惑,此刻,妻子以不懈的热情投入到对110平方米的又一遍的细腻擦拭之中,我与儿子则门当户对地演算习题和敲击电脑,仿佛日子从来就是这样,悠闲而且明亮。
其实,从11月8日至刚刚装毕电脑的今夜,半个月来,可以认为是平生繁琐杂事最为缠身的一段时日,作为新闻从业者,抛开世纪之交的运筹策划不说;打点一个新家,如今竟需要和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装液化气的、装窗帘的、装防盗网的、装有线电视的、装组合家具的、装空调的、装抽油烟机的、装电话的、装各种灯具的以及修修补补的,而所装这一切,却并不是打一个电话去那么简单,总会有这里或那里的不如意惹得你周折不绝,好在妻子性情愉悦,即便是生了气也是伤不着人的,只见她一大早便拿起手机吆三喝四,完全的一个"包工头"的派头,这一番安顿下来,最具价值的可算是妻子的那个专用电话本了,如果以此便开设一个社会服务热线,那简直是水到渠成。
现在,尚差一个组合厅柜未到货,也算是对得起骏景花园业主的身份了。儿子关上他卧室的门,兴奋得欣赏了半夜--窗外,明亮的中山大道车水马龙,然而,相隔一片宽阔的草地,竟如同观看一部无声电影,在他少年的脑海里,这一幕或许已是期待多年的了,在异乡的路上,同爸爸一起,他走过了几乎整个童年,住处与学校相距20公里的路程,使得他的早晨和黄昏,总是风风雨雨、行色匆匆,这也许正是他比别的孩子显得脆弱之因由罢。孩子,爸爸却是华发丛生
-
渐渐地老了去。
而且,长达18年的供楼生涯,更得白尽一颗虚弱的头颅呵。孩子,虽然今后你用不着再让爸爸舟车劳顿,也用不着因为爸爸偶尔的怨气而倍感内疚,你有了行动的自主和自主的空间;但是孩子,在岁月的路途上,让我们继续同行吧!
1999年11月24日星期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