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想写这样一篇文章,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心情。今天刚好和别人聊了一大堆关于软件的东西,借着这种好感觉来写一写。
我觉得渲染上最大的趋势必须是实时、物理性,和非偏移。
现在已经没有人会怀疑实时会改变甚至颠覆我们的工作了,但是前两年我说这话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说我想的太远。实时软件铺天盖地地压过来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不管是VrayRT还是别的什么,在预渲染上节约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可观的。
物理性(Unbiased)也不是什么新概念了,physicalBased和PhysicalCorrect这两个词早就随处可见了(国外论坛),可是国内可能是因为信息隔阂和之前的使用惯性,Gamma校正很少有人去做。当然物理性不仅仅是说Gamma,可是它是一切的基础,而且表面上看起来相当麻烦(实际上也相当麻烦)。好在现在的新软件都已经自动地去做了物理校正,欧特克应该也打算强推,看MAX
2011-2012-2013-2014在Gamma方面的默认设定变化就可见一斑。2011默认不开校正,2012默认全2.2校正,2013也默认全校正,2014不仅默认校正,还自动根据线性和非线性文件设定校正....所以说,MAX流程开GAMMA一定是潮流,只是能不能很快玩地转而已。
非偏移这个值得好好说说,简单理解非偏移就是Vray的BruteForce
GI,就是不插值硬算,结果是最正确的,质量是最好的,当然速度也是最慢的。非偏移的好处多多,质量好只是基本,关键是设定也很简单,各种非偏移渲染器基本上就只有一个细分参数需要设置,完了等出图就行。要渲焦散、渲运动模糊都是很简单的事情,而且关键是做动画也不会闪。缺点只有一个,就是慢。我之所以认为以后的趋势必然是非偏移,是因为硬件的发展非常非常的迅速,现在看来很变态的计算量放三年以后根本不算啥。因为根据摩尔定律(虽然这个定律有很多争议),三年后的电脑性能大致是现在的四倍,只要硬件再这么发展三五年,硬算非偏移根本不是问题。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刚才这个计算还没考虑性能更强的GPU,如果GPU在两三年内真的能够进化到日常执行渲染任务,那么非偏移渲染将更快地改变我们的工作。
还有值得一提的两个趋势是游戏引擎和云端化。
去年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CryEngine3,我知道建筑行业有不少人也在研究它的可能用途,因为作为实时渲染的另一个表现方式,它的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最后我的结论是目前还不能用来做项目,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看好引擎类的技术进化以后取代现在的渲染软件。当时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游戏引擎的整个流程相对于一般的流程来说都太另类了,而且修改十分不方便(毕竟别人是游戏引擎不是制作软件)。
虽然CryEngine3的效果十分的好,但是对于真正的渲染输出来说还是“不够好”。所以我很期待将来的引擎技术可以提供更强大的光线追踪和更好用的操作流程,当然,他不一定非得是一个游戏引擎,也可以是一个渲染器,只不过使用了光栅渲染的技术而已。Lumion我没用过,毕竟我不是做建筑动画的,但是我觉得它很像一个我所期待的那种工具,因为Demo看起来很像游戏效果,计算也很快,而且没看见玻璃上有光线追踪。(没研究过,说错了还请见谅。)
云端化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很相关的,它关系到我们吃饭的工具。前两年参加一个欧特克什么什么会,老外的主题就是CAD软件的云端化,因为我不做CAD所以也没有听很认真,大概意思就是说以后他们的CAD软件会建立数据库,你的电脑上只有一个客户端,像网游一样你的用户数据和软件程序都放在它的服务器里面,你需要登陆你的用户账户才能使用软件。
这对我们来说首先能看到的是坏处,因为云端以后要破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就没得便宜又好用的破解版了。这对很多人、很多公司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但是我觉得这么做的好处其实更多,对软件公司也好,对这个行业也好,对正规公司也好,对正版用户也好,都是好处为多的。
首先是门槛。正版化首先带来的好处就是行业门槛提高,而且是大幅提高。以前我和一个摄影师开玩笑说你出去拿个20W的相机,拍张片收10W别人客户觉得正常。我要是弄张图收10W,就算品质和你一样客户也会觉得这是扯淡。因为它觉得我用的软件就值五块钱——我的工作没有实际可以感受到的成本。
正版化以后首先你得买得起几万一套的软件才能开公司,而且要买的还不止一套。这个资金门槛一起来立马可以杀掉大把恶性竞争比低价比熬夜的小公司。有实力的正规团队在这方面会占有绝对的优势。
对于行业来说,由于准入门槛高了,恶意报价和恶意竞争的团队少了,从业团队的整体素质才能更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才能变得更健康。这一点我相信凡是见过建筑行业恶性竞争的人都会赞同。
资金准入门槛提高还有一个意义,就是由于软件的发展,软件只能是越来越好用,对人的软件技能需求只能是越来越低。所以技术入门只会越来越容易,初级技术门槛也只会越来越低。技术门槛降低,资金门槛提高,让个人入行更容易,公司入行更难:这样的一易一难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从业人员血液更新更频繁,另一方面是不负责任的老板会更少——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好事。
对于软件公司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它们开发了好用的软件,赚钱是应该的。
对于个人而言这样的云端化其实没有太大坏处。因为如果是作为学习用途,现在的软件几乎都有学生版、试用版或者非商业版。这类版本的软件,其功能作为学习或非商业用途已经完全够用的,想要自学或者研究或者纯粹为了玩都没问题。如果作为商业用途,就又回到刚才所说的资金门槛问题了。你可能会骂我帮软件公司说话。但是其实如果我遇到这种问题我会自认倒霉,因为谁叫我没钱。我能想到的解决办法是你使用非商业版制作一个真正精彩的非商业项目,通过这个非商业项目来获得你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其中包括资金。看,又回到我刚才所说的,对行业而言,这是一件好事。
我认为正版化最大的坏处在于可能的垄断风险。我不是说软件商垄断软件供应,而是说制作业务被几个大团队垄断,但是我认为这种风险不大,所以暂时不去说它,因为我是搞技术的,不是很了解商业运作。
刚才打了个电话,心情很差,不写了,以后想写了继续写。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