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丰荣洼子庄夜鹭沈丘白鹭 |
分类: 我与沈丘 |
2010沈丘之旅(22):夜鹭
到中洼子庄能看到大量的被沈丘当地人称为“洼子”的鹭科鸟类,我事先完全没想到。我目击了一个大规模鹭鸟栖息场面,上千只鹭鸟在泥河边的村头林间展翅翱翔、蹁跹起舞,蔚为壮观。
沈丘县刘庄店镇的洼子庄位于淮河支流汾河、泉河、泥河三条河的交汇处,曾经地肥水美,引得千百“洼子”长年齐聚于此,村里人视为本土的爱物,不但不准许外村人来肆意驱赶捕获,更以“洼子”做为村名。我2008年10月第一次来洼子庄看李丰荣家的生物净化水装置,才听霍岱珊描述过这一美景,可惜那次未逢时节,当然一只也没有看到。
究竟什么是“洼子”?根据我的了解,所谓的“洼子”(读音为去声wà),就是河南东南部和安徽西北部地区民间对鹭科禽类的俗称。据说一来是此类禽鸟多涉捕于水洼之间,二来其鸣叫声音类似“哇哇”之声,故称其为“洼子”——对于不会读音的人就要告诉他们得读成“袜子”的“袜”才行——开个玩笑。当然了,我在这里特别要说明,“洼子”是沈丘本地对鹭科禽类的俗称,也有人称它是“白鹭”,那只能认为是对此类鸟的泛称,不一定就真的是白鹭,毕竟白鹭只是鹭科禽类中的4-5种而已。
根据我的了解,鹭科(学名Ardeidae)的鸟类为大、中型涉禽,鹭科鸟类大部份是群居性,共同觅食、繁殖,多栖息在湿地环境里,例如靠近水的林区、海滨、湖泊、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水域附近,它们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物种,对于了解湿地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全世界共有17属62种,中国有9属20种。这是一群很古老的鸟类,大约在5500万年前就已在地球上活动。它们具有长嘴、长颈、长脚的外型,羽色有白色、褐色、灰蓝色等。
所谓“涉禽”,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它们的腿特别细长,颈和脚趾也较长,适于涉水行走,但不适合游泳。涉禽休息时常靠一只脚站立,大部分是从水底、污泥中或地面获得食物。因此鹭类鸟和我们常说的“仙鹤”是一样的,都是细腿修长的美丽飞鸟。鹭科的鸟是人类认识较早的鸟类之一,由于体态优美,常成为古人诗歌中赞美的对象。
2008年我曾感叹自己来的不是时候,说下次一定要在春季到沈丘,亲眼看看这些可爱的“洼子”们。每年4-5月份,正是洼子们集中栖息繁殖的季节,我这次应急而来,无意中却顺从了天意,此乃上佳也。
跟老霍、岩岩父子俩刚刚过河登岸进入洼子庄,就听见有人跟老霍说“你来得正好,今年洼子可多”,老霍转身告诉我,这次你来巧了,可以看到很多“洼子”。
果然,抬头望见村子南面和东面密集的杨树林里,树上到处是鹭鸟搭建的窝,树枝头静立着大小不一的大型鸟类,不时还有一只只鹭鸟飞起来,有的还在树间盘旋。这里眼见所有的树上都有洼子们修筑的巢,树上密密麻麻地都是“洼子鸟”,有的粗看一眼就能数出十多只。整个洼子庄范围内足有上千只。
李丰荣请我们登上他自家的二层小楼平台,我和岩岩、老霍三个人每人一部佳能照相机,对着洼子们一通狂拍。但是李丰荣随后又带我们来到了村东头的一家,这家人房子的三面都有高大的杨树,他说在这家才是观看“洼子”的绝好位置。
高占枝头的一对洼子,刚刚开始筑巢
一只“洼子鸟”金鸡独立站在树梢,真够悠然
上面这张照片是判断洼子庄这批鹭鸟种类的最佳照片。从照片里看,它有深色的额头和嘴,背上羽毛是蓝色的,翅膀羽毛为灰色,很显然不是一般的白鹭——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因为它们的体羽皆是全白。老霍和岩岩说,这鸟准确地要称为“夜鹭”。
我后来在百度和鸟类网站上仔细查阅,确认这些被此地村民称为“洼子”的鹭鸟确切的名字应该是“夜鹭”。在物种分类学上为“鹳形目/鹭科/夜鹭属/夜鹭种”。
夜鹭资料图
夜鹭,又名水洼子、灰洼子、星鸦、苍鳽、星鳽、夜鹰(浙江)、夜鹤、夜游鹤(海南),拉丁名Black-crowned night
heron。头顶、后颈、枕、羽冠及背部黑色,枕部具有2-3根狭白色冠羽;下体白色;翅及尾羽灰色。额、头顶、枕、羽冠、肩背黑蓝色且具金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后枕部着生2-3根辫状白色冠羽;腰、两翅和尾羽灰色;颏、喉白色;颊、颈侧、胸和两胁淡灰色,腹白色。虹膜血红色;眼先裸露部黄绿色;嘴黑色,跗跖和趾黄色。夜鹭是头大、颈短、健壮的中型鹭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夜鹭常在傍晚或夜间鸣叫,傍晚和黄昏三五成群飞行,偶尔也有单个飞翔的,飞翔时2-5只排成一行,边飞边鸣,这也就是被称为“夜鹭”的由来。
资料显示,夜鹭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的农田、沼泽、池塘附近的大树、竹林,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晨昏和夜间活动。常与白鹭、牛背鹭、池鹭等混群。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如无干扰或未受到威胁,一般不离开隐居地。这与我们在洼子庄看到的实际生态环境和它的行为完全吻合。
夜鹭在我国分布于18个省市,北方地区繁殖的种群全为夏候鸟,通常于3月中下旬即陆续迁到北部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10月初迁离繁殖地,飞回我国西南地区、中南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正是因为如此,我上次10月份来没见到,这回夜鹭来了一个月我刚好碰上。
茂密大杨树的高处静呆着三只夜鹭
“洼子窝”和两只夜鹭,它的巢不坚固,风大了会吹坏
两只在说悄悄话的夜鹭
一只洼子似乎是在引吭高歌
这张照片里直接看到有9个窝15只夜鹭
再数数这张照片里有多少只洼子吧
展翅飞翔的“洼子”
拉近镜头看洼子鸟的翅膀羽毛
筑巢的夜鹭拾取地面的枯枝或折取附近树木上的枯枝,叼住树枝中间重心处飞回
悠然自得的洼子在两棵大树之间“飞行串门”
一群群的“洼子”在中洼子庄上空盘旋
按说鹭科禽类行动非常机警,一般见人即飞。可是洼子庄里的这些“洼子”却有点不一样,似乎不太怕人。也许是它们已经活动了一整天,有点累了,所以尽管我们相距也就是十几米,可是你拍你的,你说你的,它该咋样还咋样,对人是一付不理不睬的样子。旁边有人说,它飞起来好看,李丰荣说要不我给“撵”一下飞起来,好拍照啊。霍岱珊赶忙制止,万一赶跑了咋办?我也直说别别别,你们千万别干这种事,人类不要去打搅“洼子”的生活,鸟类可是会“传话”的,轰几次今后一大家族都知道,不来你就傻眼了。
刘庄店镇洼子庄村的鹭鸟出名,不仅与历史上有过记载相关,更与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在提高有很大关系。本来这里是很穷,但是每年有大量的“洼子”飞来,口口相传总会吸引四邻八乡的人来看,所以就有人发出了各种议论。
我在以前搜索“沈丘”资料时,曾经看到过讲当地的洼子鸟(白鹭),2006年11月有一名沈丘人“winglaf”发在“米胖旅游网”的博客文章《沈丘》,在它后面有网友评论,都写到了洼子庄和洼子鸟(白鹭),以至提议要发展以观看“洼子鸟”为核心的旅游业。但是,我仅仅在2005年回沈丘去过新安集、林场等地,以前在沈丘上学时向南最远也就是步行到过纸店公社,所以对更往南的泥河一线没有经历感受,根本就没有记住这件事。2008年10月到过中洼子庄以后,听老霍等人讲到与“洼子”有关的美景,才觉得似乎见过这个村子有白鹭的报道,所以又上网翻阅很多资料,终于又把它找了出来。原来这是2位分别叫“对待”和“李鹏”的网友在大发议论——
对待:刘庄店中洼子庄北面环河,河边和村里有大片杨树林,很奇怪附近几十里只有我们村树上有大群“洼子”(学名白鹭),应该引起领导的高度关注!!!!!
对待:村里下雨时会有鱼从树上落下!
对待:那是因为洼子鸟把鱼衔回她的家(村里的树上),不小心从嘴里掉下来了!!!有时候,大白天的也会从树上落鱼!!!
李鹏:记得小时候,村后的小河是我的乐园,特别是夏天到来的时候,河边的厚厚的草甸,岸边的遮天蔽日的树林。和小伙伴们赤着脚从树林下走过柔软的草甸,然后一头扎进水里,只觉得浑身每个毛孔都舒畅极了!河水虽今天看来并没有长江宽,但那时我们认为她是最大的河了!等游到河北岸时已经是气喘吁吁了,便无力的躺在岸边,任凭那火辣辣的太阳的炙烤!!!
李鹏:去年回家时,东哥说咱们村的洼子鸟沈丘台都报道了,没几天便来了一些参观者,于是我就有了发展旅游业的想法,太有可行性了:体验农家生活,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摘花生,割麦子,掰棒子等,观赏鸟类天堂,水上泛舟——希望有识之士抓住商机,投资额只不过几十万元,但收益是无限的!!!
洼子庄李铁杠:恳请刘庄店镇政府能为家乡做点事情,中洼子庄的洼子鸟是一个突破口,如果领导们着一点都看不明白的话,那就太没有眼光了!
……
随后不过2个月,我又看到有人在网上发布告急:
“各位环保人士:
大家好!请转发!!!救救那些可爱的白鹭!!!
一个在河湾里的村子——河南周口沈丘县刘庄店镇洼子庄村——很奇怪,这个村子的每棵大杨树上就有几个白鹭窝,多的有三四十个,甚至五十几个都有。一到夏天树上往下掉鱼!!!成为当地一绝!只可惜当地政府意识不到保护,村民们收入不高,近两年大杨树砍的不少!二十年才能长成的杨树呀!
有村民砍了七棵杨树,白鹭(当地叫洼子鸟)摔死了一地,捡了满满一大筐白鹭尸体,惜哉!痛哉!光去年砍了就不下50棵大杨树,现在大杨树所剩无几了!停止砍树!!!村民贫穷只能砍树卖点钱。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让我们尽己所能,哪怕是把这个帖子转发一次,也是对环保事业的贡献!实业人士应该看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如果建成白鹭生态园,农家乐园什么的绝对是大好的朝阳产业!我相信会有识实物者的俊杰!!
在此我替那些冤魂白鹭谢谢大家了!!!
无奈的爱鸟者,2007年2月5日”
又过了10个月我才看到有人回贴说:“在河南周口沈丘县刘庄店镇洼子庄村,一个在河湾里的村子的人啊,那可不应该,树能卖多少钱啊。以后后人就看不到了,在中国没有多少地方有这样的景色了,不应该,可惜啊!可惜!去找林业部门野生保护机构啊!”
等我看到这些一年多以前在网上出现的议论和告急时,才意识到这些“洼子鸟”可能真的很不寻常。当然我没有去核实发帖子人所说的毁树情况,这应当是乡村基层组织应该管的事情。
我在想,要说到夏天树上“洼子”们能往下掉鱼,一定是描述爱吃鱼的夜鹭如何密集,但是要追溯那些从受到严重污染的河里或塘里叼起来的鱼,我又怀疑夜鹭吃它不会也得病么?这里不仅河水,至少15年地下水都会有问题,对农业造成的实际损害还没有做过详细的评估报告,盲目发展关乎人们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旅游业,无疑只是美好的设想,我觉得不大可行。这就不是仅仅搞几个净化水装置救急解决喝水问题那么简单了。
同时,要说设想发展旅游业,无论是县里要有眼光做决策、协助投入也好,还是实际组织客源来观赏夜鹭也好,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也是沈丘几十年来的“短腿弱项”,从来没有做过,而每年几个月的夜鹭繁殖期是无法赌输赢的,如果某一年份夜鹭没来(有些年份缺水就出现过),花费投入搞“农家乐”的村民又该怎么生活?因此,我认为沈丘这一特殊景观离真正成为旅游吸引项目,还有很大的距离。即使离实现设想还很远,最起码在村子里也不能出现砍杨树这样肆意毁灭夜鹭家园的事情。
虽然看到那么多夜鹭很兴奋,但是我担心泥河水的污染对它栖息生存带来长远威胁。它的食物链主要以小鱼、蛙及水生昆虫为主,也吃陆生鞘翅目昆虫(甲虫)。泥河水的最严重污染阶段其实才过去不久,在河面上已经直接闻不到腥臭味,河边而已开始出现青蛙,似乎生态有所恢复(或者说是缓和),但是毕竟污染出现已经长达20年,中间水质最坏的那几年“洼子”们就是不肯在这里安家么。现在它们虽然飞回来了,但是潜在的危险还是很大:夜鹭的食物链中如果出现因污染导致的病变,对它们的生存会是很大的威胁。夜鹭与白鹭一样,都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夜鹭也是同人类比较亲近的水禽,然而由于人类对环境的侵占和破坏,目前夜鹭的生存空间在逐步缩小。这里的村民希望看到年年有“洼子”飞来,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也还会有一点信心,但如果到了哪一个春天真出现不再有“洼子”飞来的情况,我想村民们会该多伤心哪。
李丰荣说,外边都传说洼子庄不仅有“洼子”还有仙鹤,仙鹤由于更少见,外来的有人打了一只,结果今年此人就拄双拐走路了,乡亲们都说那他是“遭报应”。有人也打过“洼子”,家里也有人出点事,所以现在没有人敢碰洼子鸟。
我想,这些传说的威力可不小啊,对这些“洼子”来说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