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斯迪尔
斯迪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89
  • 关注人气:1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雪宝顶

玉翠峰

地理坐标

天地图

谷歌

卫星

百度

别名

谬误

导览图

分类: 旅行

 

九寨黄龙之二十六:雪宝顶待解迷丛

 

由于已经多次写到“雪宝顶”,关于它的话题不得不在这里吐出来。我在对照地图、实际地貌及照片的过程中发现,凡是与九寨沟和黄龙有关的地图和导游图,以及关于岷山主峰“雪宝顶”的真实位置,在很多介绍、文章中都模糊不清,甚至出现错误。九寨沟离雪宝顶远达100多公里,有关表述尚且可谓“凑合”。而黄龙与雪宝顶近在咫尺,方位名称的混乱尤甚,以至于现在媒体人士和游客通过网络相互传抄、相互引用,问题被放大,越来越乱。


首先要确定的一条是:岷山主峰的大名,有两个通用写法——“雪宝鼎”和“雪宝顶”,都是正确的,在我们看到的史书、碑记当中都是如此,而“宝顶”与“宝鼎”的含义是有差异的,依惯例按照“山峰之巅”来形容主峰,可以通称“雪宝顶”。


这次在黄龙索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标签:

黄龙风景区

岷山

高海拔

观景台

垭口

岩溶地质

旅游

分类: 旅行

 

九寨黄龙之二十二:翻越四千米垭口

 

从12点整离开川主寺镇去黄龙,到傍晚6点半我们登上回北京的飞机,全部只有六个半小时,扣除来回行车时间1小时45分钟,以及机场等候时间,给我们留下在黄龙实际游玩的时间仅有3小时20分钟,也就是刚好200分钟!我们也不能埋怨小导游安排半天时间购物,只懊恼自己为什么选择了三日游这种急慌慌的旅游行程。所以从接受教训的角度来回顾,“九寨黄龙三日游”是最省钱、也是最不好玩的一种安排。

 

http://s15/middle/53b27392tac41cb6b00ee&690在X120公路上再望一眼川主寺,直奔黄龙而去

&nbs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标签:

老虎海

犀牛海

传说

喇嘛

九寨沟

诺日朗

沃洛色嫫神山

分类: 旅行

 

九寨黄龙之十二:老虎海与犀牛海

 

从树正瀑布沿着栈道仅走片刻,就来到海拔2298米深邃恬静的老虎海。老虎海是一片很大的湖,非常清澈,清可见底,并且水中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鱼儿在嬉戏玩耍。九寨沟里类似以动物形象命名的“海”还有犀牛海、熊猫海、天鹅海等,双龙海也可以算进去。

 

http://s1/middle/53b27392taa210d6b86d0&690老虎海边留个影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标签:

九寨沟

九道拐

盘山公路

情人拐

旅游

分类: 旅行

 

九寨黄龙之七:山路九道情人拐

 

穿过甘海子不过5分钟,我们进入离九寨沟不远S301的危险路段“九道拐”,它是进沟前著名的一段盘山公路,不仅名字很神奇,体验也令人难忘。

 

所谓九道拐,就是自山顶而下连着九个180度大转弯,很危险。九道拐又是进入九寨沟风景区的标志,过了它,九寨沟就近在咫尺了。这九个拐也是九寨沟旅程中最危险的一段,据说这里经常翻车,以至于每一拐前方都有着极其醒目的特大路标:第一道拐、第二道拐、第三道拐……足见其危险性。

 

九道拐从上到下的总长度是3.8公里。说是9道,据说实际有11道拐,为了叫着顺口也配合九寨沟的九字所以才统一口径叫了“九道拐”。也有一种说法是,佛教认为“九”是最大的数字,因此藏民把这里取名九道拐,实际上是十一道拐,多的两道是免费送给人们的。这段路的前后还有很多不亚于九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标签:

岷江源

石碑

弓杠岭

郎架岭

分水岭

九寨县

分类: 旅行

 

九寨黄龙之四:弓杠岭与岷江源

 

我们沿着S301向北行进,两侧风景优美,公路质量很好,宽敞平整,汽车少有颠簸,同行者中有人因高原反应昏昏欲睡,而我们俩却很有兴致,一路都在观看在拍摄。

 

http://s16/middle/53b27392ta8a5c083a4ef&690

新时代的产物——和谐塔

 

公路边一闪而过的一座藏式白塔被夫人抢收到镜头里。这是我们本次旅行当中看到的最大一座藏式白塔,但是回北京后在电脑屏幕上放大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标签:

李丰荣

洼子庄

夜鹭

沈丘

白鹭

分类: 我与沈丘
 
2010沈丘之旅(22):夜鹭
 
到中洼子庄能看到大量的被沈丘当地人称为“洼子”的鹭科鸟类,我事先完全没想到。我目击了一个大规模鹭鸟栖息场面,上千只鹭鸟在泥河边的村头林间展翅翱翔、蹁跹起舞,蔚为壮观。
 
沈丘县刘庄店镇的洼子庄位于淮河支流汾河、泉河、泥河三条河的交汇处,曾经地肥水美,引得千百“洼子”长年齐聚于此,村里人视为本土的爱物,不但不准许外村人来肆意驱赶捕获,更以“洼子”做为村名。我2008年10月第一次来洼子庄看李丰荣家的生物净化水装置,才听霍岱珊描述过这一美景,可惜那次未逢时节,当然一只也没有看到。
 
究竟什么是“洼子”?根据我的了解,所谓的“洼子”(读音为去声wà),就是河南东南部和安徽西北部地区民间对鹭科禽类的俗称。据说一来是此类禽鸟多涉捕于水洼之间,二来其鸣叫声音类似“哇哇”之声,故称其为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