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汉
楼主是网络著名酷评·无厘·乱弹高手,其在新浪的专栏共收入四十余篇作品,分E周扯淡、乱弹生花、杂谈酷评三大类。凭心而论,进行酷评、无厘、乱弹类作品创作,若作者的心智和文字功夫不够睿智圆熟,便易将讽刺批评导向狭隘偏执。若作者应心得手地驾驭文字,扎根于平民立场以幽默干练的笔法侃谈国计民生、世间百态,那么针贬时弊、曝光丑陋的同时也实现了作品意蕴向文学表演自然过渡,其作品便显出了宽馀的艺术气息,作品话语权无形中被高度扩大并形成广泛亲和力。楼主属于后者。用概括性话语评价楼主作品,则为“诙谐幽默,乐而不淫”、“寓庄于谐,庄谐并济”,“独出心裁,圆润融通”、“仁和中正,不温不火”、“语句严谨,严而不窘”、“针贬时弊,一针见血”,具有较高可读性和娱乐性,亦有一定文学价值。
在这个消费戴上皇冠,社会群体不服用“安定”无法宁静的时代中,无数无厘乱弹作者向快乐竖起白旗,成为快乐的奴隶后,放弃思想和对现实的密切关注,以粗造滥制快乐为能事,反破坏了真正快乐的原生态。要么向渲泄潮流下跪,将压力的升华价值抛诸脑后,放逐了灵魂也丧失了持续选择的可能性。他们那样,并没有意识到作品话语权在缓慢消解,精神力量和文化价值日渐缩水。而楼主在进行无厘乱弹时,与他们迥然不同。他信手拈来素材加以评说,同时将快乐和智慧揉入字行间,用幽默话语向读者表述他对目标的尖锐讽刺——这在《E周扯淡》系列中显而易见。楼主也不任由愤怒泛滥,常把愤懑凝固后再进行“另类雕塑”,以搞笑辞令向读者展示他对目标的辛辣否定——这可从《神仙的牲口》中一览无余。私以为,楼主无厘乱弹作品中的幽默元素好比文火,虽不狂烈但完全可将评说对像炖透;楼主的犀利为迂徊渐进的绵里针式的,其柔和幽默的一面让读者忍俊不禁,而锋利尖锐的一面则让读者难以忘怀。
比如《当慈禧戴上乳罩》,楼主于文内把玩黑色幽默,借古讽今地针贬国民不懂协作的重要性,“N个和尚没水吃”、极权崇拜和奴性意识、一轰而起又一轰而散等不良作派,让人会心一笑之后心绪沉郁,反复回味。又如在《美男作家潘岳》中,楼主本着红通社精神编织明褒实贬的灰色悖论,拿腔捏调大演单口相声,曲线救国地抨击不良文化现像,让读者阅后忍俊不禁——若目光停留在此文表层,容易误会楼主在无聊起哄,而将视线向深层投射,可发现楼主表达的的并非“美女(男)文化”的繁荣,而是暗讽“美X文化”繁荣背后的冷寂荒凉。若形象地比喻一下,则楼主颇像微笑刺客。总之,楼主若干无厘乱弹作品向读者传达的是有内涵的欢娱,与沉重现实水乳·交融的幽默。即使高度突出娱乐性质的无厘乱弹作品,比如《南天门婚介中心》、《北大杀猪系招生简章》、《遁术举隅》,里面隐含的无厘乱弹猛料亦轻松自然。
无可否认,无厘乱弹是民间艺术精髓之一,是中国式的、弱化了暴力因子的文字摇滚,它于大俗中蕴含高雅,集中了民间幽默智慧,为草民所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艺术和市场前景不可限量——《大话西游》的成功就是证明。因楼主无厘乱弹作品涵蕴的黑色、灰色、白色……(无黄色)幽默不落下乘、快乐与内涵并存,不为“快乐”放纵话语权,具有良好的民间文化亲和力,且语句干净利落,结构精悍,是以常被登至各大门户网站社区首页,某些经典作品更是被网友于论坛中反复提携,回贴数以千计,点击量高达几万。墙里开花墙外香,楼主于网络间走红,亦被传媒所接纳,比如南方一份颇有影响力的娱乐性报纸:《E时代周报》,便对楼主的无厘乱弹风格颇为垂青,屡屡约稿。不过,楼主若想在无厘乱弹创作方面百尺竿头更进N步,多少得面对两个现实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经历大量短篇创作后,是否考虑进行长篇作品之创作?
楼主厘乱弹作品人气火爆,评论作品亦可圈可点。
私以为,酷论像高明的针炙医师,手法干练认穴奇准;裤评则像泼皮无赖,光膀赤足挥舞菜刀胡劈乱砍;亦像学舌鹦鹉,以喋喋不休弹唱被阉割了的颂圣歌词、马屁曲调为能事;优秀评论是
“白细胞”,以消除人文领域的病菌为己任;裤评则像于腐土上的姿肆繁衍的毒蘑菇,肥大鲜艳的菇伞满含幼稚荒唐、诡辩歪解、黑白颠倒、混淆视听的毒质。酷评承认自由是有限的自由,针贬时弊未忘责任。裤评相信自由是绝对自由,信口开河满嘴喷粪。楼主的评论当属酷评。观点中肯,结构清晰,逻辑细致,字句能抑能扬,能敛能彰是楼主酷评最显著的特征。例如《教育产业化,是苦酒还是药酒?》一文结构为总·分·分·总,楼主将议题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把“教育产业化”利弊论述得条理分明;又如在《视书法,必藐之》一文中,楼主对余杰、赵功达两人的“书法毒害论”进行“体验”,假设、举例,引申、反驳一番后,得出两人“有病”的结论。全“检测”过程如瀑而泄,一气呵成。
楼主其余酷评代表作品:《妖魔化韩乔生:网络时代的群众运动》、《“彼有其具”的逻辑》、《且为时评算一卦》、《从周大新的愤怒说开去》等,与《教育产业化,是苦酒还是药酒?》、《视书法,必藐之》相比毫不逊色。从整体上看,楼主酷评作品言及面广,文化、社会、教育、体育均在评弹之列。话题虽广,但楼主评弹之时未信口雌黄,而是就事论事,以理说理。侃侃而谈,不卑不亢;言文论世,抑浊扬清。若以兵器作比,则楼主酷评如剑,犀利锃亮,但不见蛮霸之相。若以书法作比,则楼主酷评如楷,端庄稳重,但未觉古板僵硬。而从局部来看,楼主酷评也存在少许失误,比如《且为时评算一卦》某些段落便值得商榷,《坚决不娶八十年代女》观点有失偏颇。但无论如何,楼主酷评作品风格清癯,突出理性,讲求平和,稍带少许戏谑,不给读者一种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压抑感,静心诵读,宛如吮啜微凉绿茶,提神醒脑。
从某种意义上讲,酷评属于作者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碎片的现实表现,若作者的情绪失控,或文化积淀浅肤,则酷评易走向边缘,也易沦为平庸。在酷评作品中实现思想、自我、现实三者和谐相当困难,那位作者想写出优秀酷评作品,就得预先做好被钉上“十字架”的准备。此说乍看似乎言重,但笔者仍固执地认为,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酷评虽短,但它也是大艺术,酷评作者若无“朝圣”精神绝不会走得很远。同时,若酷评作者自身未形成比较系统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文化底蕴浅肤,即等于“内力不足”,必时时有黔驴技穷之感。而楼主能在酷评道路上走多远,他能否持续地为读者奉献酷评大餐?对这个问题,乐观者也许会说:楼主酷评理性温和的风格会让他宁静致远。悲观者则可能称:在网络上,江郎的才气消耗得更快。 乐观者的看法更适合楼主——因为楼主本人就是个乐天派。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2005年3月7日初稿
2005年3月9日定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