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其自然养孩子,我们一起修行

(2013-06-25 10:03:58)
标签:

我们一起

养孩子

很简单

超越自我

体力

育儿

分类: 早教杂谈

    壮壮和畅畅第一次见面就亲如兄妹。那时候的畅畅两岁多,还处于“世间万物只分为可食与不可食两类”的阶段;而马上就要5岁的壮壮也破天荒地表现出十足的哥哥样——之前他是不屑于跟小小女生玩的。

    他们一见如故,如同他们的妈妈。

    两位妈妈初次见面以“李老师”、“刘老师”敬称,后来混得熟了,便带有些调侃的意思。通常两个妈妈凑在一起就聊孩子,遇到聊得来的,会没完没了,我们就属于这一类。所谓聊得来,自然是对彼此的教育观念、养育方式认同,并能产生共鸣。比如李老师说畅畅把大米撒了一桌子一地,刘老师关心的不是怎么收拾残局,而是李老师怎么去引导她理解“一盘散沙”的概念;而说到壮壮的某些“破坏”行为,相信李老师也绝不会问出:“这在你们家是被允许的?”我们觉得最有差异的一次是看到刘老师和壮壮在草坪上疯玩,又打拳又转圈时,李老师感叹道:“带儿子要比带女儿费的体力大多了!”

    我们这样的妈妈经常会被认为是“惯”孩子的。很多事都顺着孩子,按照孩子的意愿来。我对这种看法的反驳意见之一是:难道都按照大人的意愿就对了?

    大人总是想当然地以为,自己都是对的。而孩子,天生就是会犯错的,他们在一个接一个的错误中,藉由大人的纠正和引领而成长。所以,当他粘妈妈的时候要断然离开,告诉他抱着妈妈哭不是好孩子;当他不愿意把玩具给小朋友玩的时候,要让他知道分享是一种美德;当他跟小朋友胡扯他有一屋子玩具的时候,警告他说谎是很恶劣的行为……

    有问题吗?应该没有,都合乎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但教育怎么就是这么难的一件事呢?孩子要么听不进去,要么屡教不改,还脾气越来越大,学会跟父母顶撞。

    其实原因很简单,大人常常忽略了“孩子就是孩子”。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他们做不到。但是,他们会按照自身成长的规律不断完善自己,走向成熟。做父母的,只需找到这条规律,顺其自然,就好比种下一棵小树苗,大自然有阳光雨露供它成长,我们在必要的时候略为修剪,别忘了浇水施肥,它便会茁壮成长。

    李老师跟刘老师之所以能聊到一起,最根本的是我们会顺应孩子成长的天性,不去做“逆天”的事。

    李老师不在乎一地的大米很难收拾,因为她知道,孩子在成长的最初阶段能够自由地探索,对于她的未来有多么重要,她将学会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这一切代价可能就是每天多洗几件衣服,多做点儿家务。刘老师不再非要给壮壮看那些容易让他伤心流泪的绘本,即使它们再经典、再美好,因为我懂得自己的儿子有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情感教育无需过度。

    谁不想做个轻松快乐的妈妈?李老师和刘老师是幸运的,存在大脑里的知识结构使我们能够相对比较容易地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内化吸收,全部汇总为一个词——尊重。必须有这一前提,才会明白,顺应天性,让孩子自然成长就是最轻松的教养方式。

    我们坚持这样的理念。

    感谢畅畅和壮壮,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妈妈这份坚持的回应。

    我一直以为,孩子是上天派来的,是真正的天使,他们的使命就是要我们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忏悔、超越自我。养育孩子就是我们修行的过程,因此,我对所有的孩子心存感恩,心怀敬意。

感谢李老师,朋友很多,知己难求。

    感谢很多参与此书策划和编辑的朋友们。

    感谢向晨,你的宽容和理解,坚持和信任,诠释了这本书的主题——尊重。

 

刘湘梅

2012年冬·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