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全教育需得法

(2013-03-13 15:08:32)
标签:

安全教育

图画书

好奇心

能力

最多

育儿

分类: 早教杂谈

    安全,又是安全。

    几乎每年都要做关于宝宝安全的话题,每年都要提到宝宝的自我保护教育。但是,今年一位读者的疑问却让我对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有了新的想法。

    这位妈妈给两岁多的儿子买了不少图画书,其中就有教育宝宝怎样进行自我保护的。没想到的是,淘气的小家伙听懂了故事之后,不是从此谨记某些危险的事不能去做,反倒是在生活中效仿书中的“险情”。妈妈很是头疼:原本是想教育他学会保护自己,怎么却成了“反面教材”,给他提供了以前想不到的危险事情,让他兴致盎然地去尝试?

    这样的图书、故事我也见过,也感觉是有点儿不对劲,但始终没有想透到底是哪里不对劲。这位妈妈的困惑一下子点醒了我,那就是,对3岁前的宝宝到底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自护教育。讲故事当然是个好方式,但故事的内容却是要有讲究的。很多相关的故事只考虑到了“自护教育”这个主题,却忽略了3岁前或者3岁左右宝宝的心理特点。

    首先,这个年龄的宝宝最爱模仿。模仿大人的言谈举止,模仿动画片里人物的样子,模仿大孩子做的事……故事里的人和事,自然也是模仿对象之一。模仿是宝宝学习、探索的一种途径,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大千世界,熟悉社会生活,但他们的是非观念和认知经验都有限,所以,当他只是从故事中知道某件事很危险时,却并不能真正领会危险何在。比如,你告诉他开水很烫,如果他从来没被烫过,哪里知道那种灼热的、痛的感觉?好奇心强的宝宝免不了想尝试一下。

    其次,这个年龄的宝宝是自我的、叛逆的,因为他们正处于心理的“第一反抗期”。“不”是他们的口头禅,而对于大人口中说出的“不”,却总是跃跃欲试地对抗一下。关于自护教育的图书里,最多的内容就是告诉宝宝,这件事危险不能做,那个东西危险不能碰。这恰恰会挑起宝宝的兴致——越不让我做的事我偏要做做看!

    想到这里,是不是豁然开朗了?自护教育的确需要从小做起,但对于不同年龄的宝宝一定要用不同的方法。我想,对于两三岁的宝宝来说,与其把他并不能体会出来的危险一一列出,再限制他的行为,不如从最基本的规则意识的建立、正确使用工具和日常用品的方法等正向的教育开始。带他过马路时等红灯,比单纯地警戒他“过马路不要闯红灯”要实用得多;手把手地教他怎样用剪刀才不会伤着自己,比限制他使用剪刀更能让他满意,既学会了一种能力,又避免了危险——你若限制,难保他不会偷偷地玩剪刀,那样更危险。

    教育,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事,但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肯动脑,想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