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层境界,让亲子沟通无障碍

(2009-01-07 13:51:54)
标签:

育儿

教育

亲子沟通

熊壮壮

妈妈宝宝

分类: 早教杂谈

    亲子沟通,是许多父母头疼的事。经常会在网站里收到这样的提问——

    “我的孩子特别倔强,我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道理也没有用,我该怎么教育他呢?”

    “我家小孩3岁,在大人眼里一点都不听话,什么不能玩的偏去玩,要什么东西就要,不买的话就大哭大闹,让家长很是头疼。对大人也不礼貌。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的宝贝现在不到2岁半,在同龄儿童中要比一般的小宝贝调皮,什么事都比别的小孩逞强。说教都不行,甚至还动过武力,实在让人头疼。请问我该怎么办?”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缺乏良性的亲子沟通造成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往方式,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而许多父母却掌握不好与孩子沟通的原则和方法,频频发生亲子大战。

    亲子沟通有三层境界,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有没有道理,能不能对促进良性的亲子沟通有些帮助。

 

第一层境界: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早在几年前,还没有生孩子,写过一篇文章,主题是“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很快,一位老同学看了文章后给我打电话,说:“你讲的道理都很好,我也有所感悟,但做起来可不容易。”我记得自己还振振有词地“教育”了他一通,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纸上谈兵。当我真正成为妈妈后,才知道,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未必简单。

    站着说怎么也比蹲下来轻松,尤其是我这等高龄妈妈,蹲一会儿就会腰酸腿疼的。往往是当我发现我那宝贝儿子熊壮壮对我的“高论”充耳不闻的时候,或者我对他的问题答非所问的时候,才突然间想起来这条“定律”,立刻蹲下来,问题也就解决了。

    “蹲下来”是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因为只有“蹲下来”,我才能更清楚得听到他说的每一句话,看到他的表情,做出准确的回应。而在和他平视的状态下,我觉得,我更能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也能感觉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当我们和一个成年人对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很重要,而且能从眼睛中读到许多言语之外的东西。对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了解是沟通的前提,“蹲下来”是了解孩子,进行良性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蹲下来”只是一个肢体动作,但它却需要父母把自己的姿态从心里放下来。这才是最难做到的。这一代孩子跟我们小时候确实不一样了,他们好象天生就对尊重、平等有更强烈的要求。也许,我们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理需求,只不过在家家都信奉“不打不成材”的大环境下,还没来得及发芽就被泯灭了。可是,如果现在还想用上一代对待我们的那一套来对待你的孩子,摆起大家长的架子,那么,亲子冲突势必难免。

    其实“蹲下来”本身可以帮助我们放下自己的。我们不再是自上而下地俯视孩子,在平视的状态下,我们也能体会到平等。你的语气可能就会缓和下来,心态也不再那么居高临下,你与孩子的交流会更顺畅。

 

第二层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被领导在全员大会上批评,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些不愉快都是我们最不愿意碰到的倒霉事,会使我们心烦气燥或者神情抑郁。

    那么,再回过头来想想,这些我们会认为“倒霉”的事,是不是经常不由自主地带给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往往是披头盖脸式的,并且很有心理优势——我这是在教育他!没有人能否认父母的良好初衷,只不过,方法值得商榷。当我们被领导批评的时候,即使真的认为自己错了,也会顾及面子,想方设法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强,方法不对,就会激发孩子的逆反,所以,教育不但无效,还有可能爆发亲子冲突。而很多父母这时候就忘了这是自己也不愿意遇到的事,还会很生气地下个结论:这孩子就是这么不听话!

    有位爸爸坚信,儿子必须要靠爸爸来培养,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他对儿子采取的是“军事化”管理。比如到八点半就要去洗漱,不管儿子正在进行什么活动,都必须立刻停止。每天晚上一到八点半,全家人都精神紧张,因为父子大战天天上演。这儿子也够倔的,对老爸的管理方式极不买帐,一定要进行抗争,即使在老爸的武力威胁下抽抽搭搭地刷牙洗脸,第二天,还是要继续抗争。平日里对老爸也没个好脸儿,好象真应了那句话:父子天生是敌人。

    这位爸爸很失落,我问他:“你老板会强制性地命令你吗?”他回答:“他要这样,谁愿意跟他干。”我笑了:“对呀,你这不是很明白嘛!你自己都不乐意接受的事,凭什么你儿子就应该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也是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啊!为什么不换种方式,用一种平和的态度?而且孩子要接受一个命令是需要过程的,你可以从八点二十开始提醒他,给他也给你自己一个心理期限,你回家试试,看灵不灵。”

 

第三层境界:换位思考

    初为人母的那段日子,是我有生以来最为狼狈的一段时光。做了再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也想不到一个小生命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冲击,所有的生活秩序都被打乱,我需要重新整合,并且先让自己适应。

    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之后,有一天,我看着床上熟睡的熊壮壮,不由地想到:他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呢?从我体内那个安全、黑暗的地方被提出来,一瞬间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强烈的光线、喧闹的人群,他要学着怎么吃到妈妈的奶,学着辨认出谁是妈妈、谁是爸爸……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适应、去完成,和这个弱小的生命比起来,我们俩到底谁更难一些?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

    有了这样的思考,我的心情平和下来,我知道自己最该做的是什么。我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帮助他,用我的爱给他带来安全感,而不是整天心浮气躁地瞎忙活。

    换位思考,是处理人际关系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深层含义是两个非常重的字——理解。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有些时候并不是他们故意调皮捣蛋做错事,而是因为他们能力有限,真的做不好。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这代价只是一个易碎的花瓶,那就少一些唠叨,或者把你的心疼可惜之情暂存在心里,换了你,也不想打碎花瓶,但把你的力气减到孩子那么小,你可能也拿不动它。

 

    这三层境界,其实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早就心知肚明的。但是,在进行亲子沟通的时候,我们往往把亲子关系看得过于特殊,而忽略了这些常用的沟通方式。把亲子关系,看作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用尊重、信任、理解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亲子沟通还会有什么阻碍吗?

    希望籍这个专栏来和父母们探讨建立和维护良好亲子关系的话题,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父母更加了解和理解孩子,使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使父母的教育行之有效。欢迎大家一起来参与。

 

本文发表于《妈妈宝宝》杂志2009年第1期“湘梅亲子吧”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