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275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军队也是如此。例如美军在军队伙食供应时就经常提出“食品是一种战术武器”的观点,解放军也历来高度重视部队的伙食保障,以至于部队里有“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的谚语。从以前要求让官兵吃得饱,到现在努力让官兵吃得好,中国军队的伙食在近二十年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根据《解放军报》4月8日的报道,在3月下旬举行的空降兵演习中,我军首次使用了最新型集体野战口粮——餐份化浅盘食品,有效提高了野战条件下热食保障效率。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275期】该演习在大别山举行,是空降兵组织的空降作战饮食保障实兵演练,在演习中,空军的大型运输机将炊事人员,连、排、班用野战给养器材单元和餐份化浅盘食品直接空投到空降场,展开野战条件下的热食保障。这种专用的餐份化浅盘食品由军委后勤保障部某研究所研制,在我军演习中首次亮相。餐份化浅盘食品采用真空包装,包含炒虾仁、土豆烧肉、拌海带丝、麻辣粉丝、蛋炒饭等多种食品,官兵们拆袋后,利用排用野战给养器材稍稍加热便可食用,既方便可口又能保证热量营养。热食制作完成后,保障人员利用空投下来的全地形车和伞兵突击车前送热食,在战场各处调整休息的官兵们很快吃上了可口的热食。
以前,尽管我军早已配备了连排用野战给养器材单元,但是在演习和作战时,炊事人员仍需要自带米面,就地采购肉类和蔬菜等副食,需要9个人的炊事班,分三组忙乎一小时才能完成全连一百多人的热食制作。现在使用餐份化浅盘食品,同等条件下完成全连热食制作仅需要15分钟,大幅提高了野战条件下热食保障效率。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275期】美军的野战伙食一直是世界军队里最顶尖的。这是1952年的朝鲜战场,正在品尝虎牌啤酒的美国侵略军。这时美军的后勤补给和生活保障就异常强大,火鸡宴可以摆到鸭绿江边,一度还供应免费的啤酒,后来因为国内舆论的反对被迫取消,此外还有诸多奢侈品享受,例如飞机运送香烟和口香糖,每周享用新鲜的蛋糕和冰淇淋等等。而志愿军此时则将1953年夏季攻势时官兵能吃上肉馅饺子,当做军队伙食保障的伟大胜利。
现行美军的野战伙食保障分为三级体制。一是A型野战口粮,属于基地化保障,全都是新鲜食物,食材从作战地区附近采购而来,由制式野战厨房烹调,在统一的食堂就餐,一切都与和平时期的伙食相同。这是最便宜,也是最受欢迎的野战口粮,缺点是当地商店食品店的供应量可能有限。
三是T型浅盘口粮。为了迅速便捷的实现野战热食保障,美国军队从1978年开始研制野战快速集体热食保障,推出了型号为“T口粮”的新型野战饮食系统。1983年装备美军驻西奈半岛的11国国际观察员部队。实际上是预先加工和包装的半成品食物,使用高阻隔(隔水、隔气)高传热材料包装。在工厂里提前完成繁琐的食材加工处理工作,食品原料经无菌化处理而成。食用时,经过简单加热就可以迅速配餐,十分适合战场快速热食保障。利用专用的炊事装备,配以浅盘食品,就组成了浅盘口粮。
中国研制的浅盘野战口粮,你能猜出都有什么菜式么?
中国是美食大国,但按主要军事强国标准衡量,军队伙食,尤其是野外战训伙食长期落后。上世纪六十年代研制了60-51式第一代野战厨车,组合式的驮载拖车,烧煤,可以煮制米饭,炒大锅菜。该车配备炊事员三名,一名烧火(兼驮手);一名负责淘米;一名负责切菜炖菜。做好150人的米饭(包括菜)一般需2个小时;做好150馒头(包括菜)一般需1.5小时。该车研制成功以后,并未大规模装备部队,在80年代以前,中国军队的野战伙食制备,长期以就地开挖无烟灶为主。
那时候还有这样的段子:“当兵的时候,有一次吃饭,那是九十年代,我们一个班坐一个大圆桌,当时在新兵连,训练量比较大,而且饭菜都是素的。菜刚上来,我们就拿着筷子就开始猛吃,我旁边一个人突然站起来,筷子夹起来一块肉。就喊:“班长,发现一块肉!”
班长一筷子抢过来,说:“很好,交给我处理,你继续侦察。。。”
到新世纪以后,中国军队伙食保障得到较大发展,尤其是单兵自热口粮的推出。2001年为参加爱尔纳侦察兵比赛的特种兵首次提供了自热口粮。但在各种演习和作战的新闻照片中,还是经常出现部队在野外吃西红柿鸡蛋面条,甚至方便面的情况。
解放军在近些年陆续下发配备了一整套饮食保障单元,例如上图为单兵制式保障器材,由一套能够自加热的不锈钢餐盒组成,可以使用固体燃料烧水,煮汤,简单加热食品。下图为班排级伙食保障单元,使用加压柴油或其他多种液体燃料,但食品的烹制仍然需要就地采购和征集新鲜食材,既不方便快捷,也容易出现数量不足的现象。
长期以来解放军缺少一种类似美军T型浅盘口粮的中级野战伙食保障体制,野战饮食保障甚至还不如一百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此次空降兵保障演习亮相的餐份化浅盘食品,填补了我军伙食保障的空白,是一次巨大的军用饮食革命,必将在未来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