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万到1.55亿——第24次互联网报告研读之二

标签:
电信网民手机用户手机网民即时通信互联网报告中国it |
分类: 行业观察 |
从20万到1.55亿
——《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之手机上网研读(二)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刚刚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看到,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5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46%,半年内手机网民占总体互联网民的比例提升6.5个百分点。
手机作为上网设备使用比例增幅较大,与此同时,台式机和笔记本上网使用比例在下降;而在一年前的2008年7月第22次的统计报告中,仅有“台式机的使用比例在下降,笔记本和手机的使用比例在上升”,现在由于手机网民的增加,笔记本上网使用比例也在下降,只有手机上网在大幅上升。
可是你知道最初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大概有多少吗?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网民开始用手机上网的记录?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变化和增长?笔者认真研读了CNNIC从1997年12月一直到2009年7月12年间总共发布的24次报告中关于网民和手机网民增长的情况,数据如下——
时间 |
上网用户人数 |
手机上网用户人数 |
1997年12月 |
62万 |
0 |
1998年7月 |
117.5万 |
0 |
1999年1月 |
210万 |
0 |
1999年7月 |
400万 |
0 |
2000年1月 |
890万 |
20万 |
2000年7月 |
1690万 |
59万 |
2001年1月 |
2250万 |
92万 |
2001年7月 |
2650万 |
107万 |
2002年1月 |
3370万 |
118万 |
2002年7月 |
4580万 |
129万 |
2003年1月 |
5910万 |
153万 |
2003年7月 |
6800万 |
180万 |
2004年1月 |
7950万 |
214万 |
2004年7月 |
8700万 |
260万 |
2005年1月 |
9400万 |
350万 |
2005年7月 |
10300万 |
450万 |
2006年1月 |
11100万 |
610万 |
2006年7月 |
12300万 |
1300万 |
2007年1月 |
13700万 |
1700万 |
2007年7月 |
16200万 |
4430万 |
2008年1月 |
21000万 |
5040万 |
2008年7月 |
25300万 |
7305万 |
2009年1月 |
29800万 |
11760万 |
2009年7月 |
33800万 |
15500万 |
根据这个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如下的图表——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手机网民人数的增长同网民人数增长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但又不完全一致,从2000年起,网民的增长就开始比较快,但手机网民的增长一直很平缓,一直到2007年才开始跟上网民的增长趋势。
我们不妨来看看历次报告中是如何来描述手机网民的增长的——
2000年1月,在第5次报告中,才首次有了对手机网民的记录,数据是20万(当时的网民数已达890万),不过当时还没有明确为“手机网民”,而是叫“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用户人数”,一直到2006年7月,在第18次报告中,才首次明确“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网民数”,此时的数据是1300万,也是首次过1000万,而在一年前,网民数已经达到1亿。
自此后,每年两次的统计报告中就都有了对手机网民进行统计的相关数据和表述——
2007年1月,第19次: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已达到1700万人,相对于整体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男性和未婚的比例更高,网民年龄更趋向于年轻化。
2007年7月,第20次: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网民数达到4430万。手机上网已经渐成风气,已有1/4(27.3%)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
2008年1月,第21次:从接入方式上看,宽带网民数达到1.63亿人,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人,这两种接入方式发展较快;增长量上,广东由于手机网民数增长的拉动,增长人数最多,一年内共增加了1500万网民。
2008年7月,第22次: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的28.9%在过去半年曾经使用手机上过网,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305万人。手机上网成为网络接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009年1月,第23次: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2009年7月,第24次: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占网民的46%,半年内增长了32.1%,增速十分迅猛。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5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45.9%,半年内手机网民增长超过3700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手机网民数量的增长呢?
在第23次的报告中将近几年手机网民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总结为:
第一、运营商对手机上网业务的重视。作为产业链核心的运营商,一方面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另一方面逐步下调用户手机上网资费。
第二、占手机用户规模最大的神州行品牌用户,成长为最大的手机上网群体。手机上网用户达到较高的数量基础,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明显,带动更多用户使用手机上网。
第三、无牌照手机(一般称“山寨机”)在2008年发展迅速,对于移动上网的支持与低廉的购买价格,为用户手机上网提供了硬件基础。
其实,除此之外,应该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基于手机的应用如彩铃、特别是QQ这种实时通信的迅猛发展和病毒传播所导致的。
笔者也查找了手机用户增长的数据和QQ注册用户增长的数据,试图找出手机上网用户的增长受两者中哪一个的影响更为明显,可惜两个数据都不像网民和手机网民的增长这样有24次统一时间的连续记录。先看手机用户与手机网民的增长情况——
由以上这一组不是很完整和在时间上不完全一一对应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手机用户达到4亿以后,手机网民才开始过千万,手机用户达到6以以后,手机网民才开始过亿。
再来看看手机网民与QQ注册用户的对应情况——
这两组数据的比较有些无聊啊,还费了我好大劲!最后得出的结论无非是手机用户的增长和QQ注册用户的增长共同促进了手机网民的增长。中间还有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运营商数据业务资费的降低,特别是每月5元就可以包5M的流量,其实也就是5元包月聊QQ。
为什么一定要说QQ?
因为根据统计“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有相当大的一个群体是学生网民,占总体手机网民的39.7%,近四成。”、“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18-24岁年龄段网民最多,占到56.1%,30岁及以下年龄段群体则占到了86%,通过手机上网主要是年轻网民的选择。”(第22次《报告》)。
而“手机为学生的移动上网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手段。一方面是在学生中应用最多的客户品牌‘动感地带’、‘UP新势力’等,在套餐中直接加入了上网的资费;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关注的应用,如即时通信、图铃下载、手机小说等,都可以在手机上网中方便地实现。这些对推动学生使用手机上网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第23次报告)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体力工作者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很高,这与手机的普及关系密切。另一方面,电脑价格较高,并且对体力劳动者而言又不是必需品,因而偶尔的上网需要可以通过手机部分满足,而无法使用手机替代的需要则在网吧实现。第三,该人群的上网需求简单,聊天、棋牌游戏是主要的应用,而这些应用在手机上都可以实现。”(第23次报告)
(本文特别致谢同事蒋正超帮忙将我收集的CNNIC之外的统计数据生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