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G放号成为政治任务——联通3G运营实录(5)
(2009-07-19 11:57:33)
标签:
电信手机3g联通3g放号全员营销政治任务it |
分类: 行业观察 |
昨天看到一篇报道,说中国联通的3G放号虽然起步最晚,但优势明显,目前全国已经有了30多万3G用户。我不清楚在其他区域是如何完成的,但在我所在的区域,自从董事长考察了本省的两个城市,提出要加快3G放号的步伐,要争做全国联通3G发展的排头兵后,所有部署都加快了,试商用规模放号的时间也从10月1日提前到了7月19日,原本不明确的任务也明确了,本省在6月底前要完成36000号的3G放号任务,由首批启动试商用的6个城市完成。
我所在的这个二线城市分到的任务是5000号,按说5000号的任务相对以后的规模放号来说,不是一个很繁重的任务,如果连这5000号都放不出去,还谈什么以后的规模放号呢?但客观上来说,一来时间很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加上3G才刚刚开始宣传启动,严格来说连导入期都还算不上,也不清楚3G都有些什么吸引用户的应用,可以说从上到下,其实大家都还没有真正想明白如何去发展3G用户。再加上联通的3G资费从一开始就设了很高的门槛,最低一档186元/月,试商用期间减半也是93元,而且所有人都会问一个问题,试商用以后呢?价格又是如何?没有明确!
虽然一直在说不能按2G的思路去发展3G,一定要创新,可创新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放号任务作为考核指标压下来,还带有一定的政治任务必须完成的时候,谁还有心情去创新呢?3G那层美丽的外衣也就荡然无存。
最现实的任务就是,这5000号的放号任务如何完成?基本上是三个渠道:
一是所谓的价值链用户。也就是和联通有业务联系、且在这种业务联系过程中联通是甲方的这些单位,譬如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维护单位、代理商、广告公司等,根据各个部门对口的价值链单位,将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去完成。这部分用户大概占了1/3还要多,据说仅一个代维单位全省各个地市压给他的竟然就达到了2000户。
其次就是自己的员工。有的公司直接就是全员营销,譬如一个员工分配1-3户,必须完成,许多员工找不到用户只好自己先掏钱买单,因为完不成是要处罚的。我所在的这个城市还好,没有按全员营销做,只是号召大家学会3G的宣传和推广,希望每个员工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户的拓展任务,不做硬性要求、不考核,但有相应的激励和奖励。同时给出了更加优惠的措施,每个员工发展的一户亲情用户,在年底前,除了享受试商用期间的半价优惠外,公司再额外补贴每月50元的费用,实际上每月只要43元,先不看这个套餐中的数据业务,光43元可以打510分钟的电话,也还是很划算的了。所以,虽然没有做硬性要求,但最后大家还是都完成了,这一部分又占了发展用户的1/3。
最后才是真正通过营业厅和大客户经理这样的渠道在市场上发展的用户,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大客户经理发展的大客户用户。但目前的政策对于发展大客户其实是很有难度的,既没有针对大客户行业或企业相应的3G的解决方案,连2G时代最起码的集群网网内免费互打的政策都没有。
5000户的任务完成了,全省36000户的任务也完成了,但这其中的任务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最后发现放出去的这36000号,真正在使用的大概只有30%。于是又要求大家要提高3G放号的有效性,要提升使用效率。据说在过去常常是员工拿着握在自己手里的号码互打、互发信息,产生所谓的话音和流量。这一次不知道又会如何呢?
据说北京联通放号的时候还每天限制不超过1000号,外地户口的还要交押金才能开户,不知道究竟每天有多少人会去争着抢着要开联通的3G,要是形势真的如此一片大好的话,联通的3G发展也就不用发愁了。
不管怎么说,试商用友好体验放号的这点任务总算是完成了,后面大规模的放号才是真正的考验。如果3G真正的用户不是通过市场推动和相关的政策拉动,来自市场和用户的选择,总靠价值链和全员营销这点招恐怕是难以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