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金融时报》评析绿坝事件
(2009-07-03 08:51:57)
标签:
绿坝过滤软件金融时报色情it |
分类: 行业观察 |
《金融时报》中文网是常看的一个网站,最近看的少,刚才打开看到一篇题为《绿坝启示》的文章。说实话,对绿坝这件事情基本没怎么关注,大概知道怎么回事,看过老项的一篇博文,但在中国对于这样的事情已经麻木了。不过,外电的一些评述或许可以让我们多一个观察事物的角度,引述如下——
绿坝启示
中国决定推迟要求在该国销售的所有新电脑上预装网络过滤软件,可以说是一种退让的表现。北京似乎低估了其大举扩张互联网管治范围的企图在国内外引发的反弹。
理想状况下,北京应当将此次事件视为一次行政过失,而非失去颜面,并借此机会反思自己的策略。当然,这一切的假设前提是,中国确有全面加入现代信息经济的诚意。
中国此前决定,到昨日为止,所有个人电脑制造商都必须预装“绿坝-花季护航”——表面上是一种针对色情内容的过滤软件。显然,这已证明从操作角度不可能做到,但愿这项要求也已成为一个过于烫手的政治山芋。
“绿坝”项目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这似乎是一款粗糙的垃圾软件。它本应只过滤色情内容,但实际上似乎也拦截了无辜的旁观者,比如卡通人物加菲猫(Garfield)。更严重的是,消费者群体和电脑行业的批评人士指出,安装这款软件无异于为黑客打开大门。再者,由于北京似乎相信,本土电脑制造商和互联网企业更容易屈从于审查机关的意志,此事散发出强烈的保护主义气息,难怪要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反对。
让我们明确一点。中国与任何别的国家一样,都有权采取行动,抵制它觉得冒犯了自身社会与文化习俗的内容。比如,许多国家对儿童色情内容实行了防范措施。但是,如果“绿坝”真的是为了保护儿童不受明显色情内容的毒害,那么市场上早就有众多网络过滤软件,它们不仅管用,而且经过实践验证。
相反,中国最近几周屏蔽了许多网站,包括在XXX镇压事件20周年前夕屏蔽Hotmail和Twitter网站。活动人士和研究人员称,“绿坝”会过滤“XX功”之类的字眼。这是试图在现有的“大防火墙”之外,再构建一座巨大的网上大坝。
把政府支持的过滤软件延伸到千家万户的桌面上,这个主意有点过分,是一种令人发寒的社会与政治控制工具。若发挥到极端,这将是一种逆转Web 2.0革命(用户自制内容大幅增长,使用户变为既是消费者,又是制作者)的企图。这将窒息太多的内容,远远不止政治辩论和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