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通这6年(9)
(2008-06-28 16:31:06)
标签:
电信吉通通信公司融合田朔宁深圳 |
分类: 人生记忆 |
操刀深圳高交会
——我在网通这6年(9)
按照国务院36号文成立的网通集团,从成立之初,就面临融合,当时提出了“融合创造力量”的口号和理想。
融合是以原来的北方电信、后来的新网通,及其在南方21省成立的通信公司为主导的,融合的目标则是原来的吉通和网通控股,也就是外界说的小网通、田朔宁当家的那个网通。
吉通的融合是快速的,应该是2003年年中的事情,按媒体的说法是3天就吃掉了吉通。应该说吉通还是有一些不错的同事的,但省吉通的老总实在是一个不怎么样的领导,听口音和他后来的归宿,他之前应该是从东北过来的。融合后被安排为总经理助理,同时兼任我后来所在的大客户部的总经理。召集我们开了一次会,把我们之前所做的事情全部给否定了,弄得大家对他都很反感。
还有一件很小的事情看出老板对他也很不感冒,有一次开总经理办公会,这哥们竟然在小小的会议室里独自一人吞云吐雾起来,估计老板当场没说什么,散会后,就很生气的跟当时的综合部老总说:“你去告诉他,谁允许他在总经理办公会上抽烟的?”我当时正好路过听到。
后来这哥们回到东北,居然在一个省会城市的通信公司还混了个副总,真是各有各道啊。
和网通控股的融合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了,费了很多周折,玩了许多花样,花的时间也很长,实际上,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真正完全解决问题,后面会慢慢说到。很快要和联通重组了,面对新的东家,不知道之前还有区分的大家是否会觉得自己已经站到了一条船上呢?
这一节要说的,在所有的融合之前,当时由我具体操作的一件事情或许应该是我们3家公司真正在实操层面的第一次融合之举,那就是在2002年10月,在深圳参加高交会。
新的网通集团成立后,急于要塑造自己的品牌,高交会是一个机会,集团公司委托由通信公司牵头参展。当时我们这里的情况真上极其复杂啊!我们是通信公司,小网通有华南大区、有后来成立的省公司、同时他还有3个城市的市公司又是直属控股总部的,吉通稍微简单一点,省公司,但他也有3个城市的市公司是直属总部管理的,不受省公司管理。
这次参展,我们具体的合作是和网通控股以及吉通在深圳的两个分公司参与,控股的华南大区也具体参与了。
总的负责人是我当年去电信采访我的老板时接触过的那位公关科科长,她当时是综合部的总监,我是她的直接下属。
首先是参展方案以及布展商的确定,是在深圳进行的,由网通控股和吉通各自推荐了3家公司出方案进行比较,通信公司没有推荐任何公司。通过现场比较和投票,最后选定了一家由吉通推荐的展览公司。参展的小礼品则好象3家都有一点。
在参展前一个星期,我独自一人先去深圳,住在鸿波酒店,负责具体的展览前期的工作,包括现场的展台搭建和组织。在高科时,我曾和我的一个兄弟负责了高科首次在北京国际通信展上的展览,做的还挺不错,所以也还算是有经验的人。事实上整个过程确实也很顺利。
展览时,我们老板来了,集团公司综合部的老总也来了,更主要的是,我所在部门、综合部新的老总也陪同老板来了,这是我的第二个领导,之前是由人力资源的老总一起负责的。
通过组织这次的展览,我和网通控股和吉通深圳分公司的同事都留下了很好很深的印象,有的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后来每次去深圳,都会有同事约我晚上一起聊聊什么的。
当时的感觉,控股的同志们很自信,其中一位在争取展台方面很尽力,她显然还没有把大家真正当作一家公司来看待,但我心里想的却是,什么样的公司能有这样的员工都会是一种幸运。当时在深圳公司负责媒体宣传的同事后来还送了两本许知远的书给我,一本是《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一本是《生于七十年代》,让我认识了许知远。她是北京人,还给了我一些控股总部编的杂志和报纸,印象最深的是有关希望小学的那一期,同时也再次领略到了田朔宁的风采。
吉通同事给我的印象就是做事情很主动、很积极、很配合,或许是因为他们当时已经意识到自己在融合中的弱势地位吧,不过,他们真的很好。凑巧的是,当时的一位副总竟然是我的老乡,就在我工作了6年的那个水电设计院所在的美丽的城市。更凑巧的是,当时在展览会上由她找来帮着专职摄影的人后来竟然就成了她的老公,当然,也或许,他们原本就是恋人。哈哈!
还有个印象是,我们展台的旁边就是大族激光,因为当时我二弟在澳洲,是一家专门制造大型激光切割设备的公司的CEO,我问了一下大族激光高层的薪资待遇大概是什么水平,他们告诉我应该在50万以上。几年后,这家公司在深圳上市,上市时的股价是20多元。
还有就是结识了当时控股华南大区负责宣传的一位女孩子,她的声音非常好听,人也很优雅,我很喜欢她,后来跑到加拿大去生了孩子。哈哈!现在在我们一个分公司负责综合呢。
弄完这次展览,我们仍在筹备期间,公司还没有挂牌呢,接下来就该说说公司第一次挂牌的事情了,欲知在这次挂牌中都发生了些什么,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