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网通这6年(5)

(2008-06-26 14:00:58)
标签:

求职

就业

xx

世界杯决赛

网通

广州

分类: 人生记忆

一封信让我进了网通

——我在网通这6年(5)

 

想到就做,我不是一个拖沓的人。当天晚上,我很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的晚上,我还按我现在的老板在两年前给我写下的那个邮箱地址给她写了一封邮件,表达了我希望能到通信公司工作的愿望。这也是我写给她的第二封正式的信件。此前的一封是希望可以采访她的。

 

这封信我保存了文档,信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X总:

 

您好!

 

《高科通信》杂志的XX渴望成为由您组建的XX网通的一员。

 

向您表达这个愿望或许让您觉得有些突兀,但我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中国网通是一家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大型现代企业,很快会是一个规范的上市公司,与我目前所在的企业有很大不同,而像网通这样的企业正是我一直所向往的。

 

其次,广东网通刚刚组建,从头开始,有很多事情可做,当然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这更符合我的个性,我希望能做一些有开创性、创造性的事情,而不是墨守陈规或坐享其成。

 

第三,是对X总您的仰慕和尊敬。应该说您是我结识的第一位通信行业的人士,而且感觉是那样的投缘和值得尊敬,无论是第一次在《XX晚报•财富沙龙》上初次见您的感觉,还是后来两次有机会采访您时的聆听,和最近在北京与您告别时的那份关切,最重要的,还有您每一次对我的鼓励和谆谆教导,都使得我的内心一直有一种渴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和您一起共事。

 

现在,我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我想这个机会无论是对我今后的成长和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乃至我的生命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于我而言,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便是不断的创新和变化。

 

加入XX网通,我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可以做一些工作:

 

首先是企业的品牌建设与管理。包括企业形象的宣传、业务的策划、推广、执行,和媒体、广告公司的沟通、配合,公共关系的建立和巩固等,在这方面我有5年的专业经验。自1997年到广州后,在我先后做的两家企业里,我都是担任宣传策划部经理和市场部经理,独挡一面,做得卓有成效。

 

其次,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有丰富的实操经验和体会。在我所在的两个企业里,我一直都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最有力的推进和执行者,早在1998年时我就撰写了《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的文章,很多媒体的朋友都说我可能是国内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人,两年后在广州举行的,由中国社科院、广东省政府联合举办的“21世纪企业文化论坛”上,国务委员李铁映在开幕式上的发言提出了同样的观点。

 

第三,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我也有一些实际的经验和体会。事实上,我所在的企业老总正在考虑让我去担任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这也是我个人有兴趣的职业方向之一。在这5年中,虽然我没有专职在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过,但却一直都是企业里最重要的招聘和培训人员,并被高校学生评价为他们所遇到的最好的招聘官。

 

而做杂志只是我所有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高科通信》从我创办起就一直成为了这个行业里最具可读性和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我想我个人从总体来看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1、是一个有理想、有思想、非常积极和好学上进的青年。这么多年,我从未停止过的就是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2、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无论是我当初从贵州来到广州,还是这5年间在行业和工作变化时我个人的表现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3、有很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这一点我想从我所做的杂志中也可看出;

 

4、有很好的沟通能力。我所做的人物专访被同行公认为是业内做的最好、最有深度的,这不仅仅是写作的问题,更多的是思想、沟通以及坚持、认真和执著;

 

5、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从学生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一直都在担任干部和管理人员,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从而也让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并能为更多的人服务。

 

若要说不足,就加入XX网通而言,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我还欠缺在通信运营企业里的工作经验,但我想,对我来说,欠缺的不是经验,只是机会,而我现在正努力在争取这样的机会,我对自己有信心,相信X总对我也会有信心,希望我能有机会为XX网通的成长和发展尽一份力,并能满足和X总您一起共事的愿望。

 

无论如何,为XX网通祝福!为X总祝福!只是更希望能亲身参与其中!

 

此致

 

敬礼!

 

XX

2002/6/30

 

邮件是周六晚上发出的,具体几点不太记得了。

 

周日下午3点多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没有显示号码,是一个女性的声音,我说“你好!”她说:“你能听出我是谁吗?”我听出了是她,但我没想到会来的那么快。我说:“X总,您好!我当然能听出来您的声音!”她说她看了我的邮件,她现在正需要找我这样的人。我很开心!

 

她问我住在哪儿,是否方便出来,晚上是世界杯决赛,出来和一帮新的同事一起聚一下,大家边吃饭,边看球,边聊天。我说好啊,虽然我其实不看足球。她又问我你方便不方便出来,如果不方便,我就安排车去接你!我赶忙说我方便,哪能让老板安排车来接我呢?

 

我匆匆换了衣服坐村巴出去,聚会是在这个城市的XX广场旁边的一个酒楼里,一个包房,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我后来的同事们,应该不到20个人,就十来个人吧。因为其中有一位和我的名字几乎完全同音,但他年龄比我要小,于是老板就说,“以后大家就叫你大X吧!”从那一天开始,我在网通的名字就成了“大X”,几乎所有人都这么叫,也觉得挺亲切的。

 

当晚的那些人后来都成了省公司各个部门的老总,有的后来还成了省公司的领导,除了我之外,6年来,我一直保持了一个大兵的本色,哈哈。记得老板当时在给我介绍这些同事时说,“这是XX总!这是XX总!这是XX总!”她说:“你也是总,你是总编!”也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就认识了这帮人,所以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其中两位比较年长的外,我对其他人都一直很不习惯以“总”相称,直到后来慢慢学乖了为止,现在见到什么鸟都叫总,都叫领导了。

 

记得老板当时还给我出了个考题,不是特别的正式,但我还是比较紧张,当时公司准备在一些媒体上登广告招人,让我帮忙想一句广告词,说实话,我真的记不起当时说的是什么了,只记得是8个字。

 

4年后的世界杯决赛之夜,想起4年来的总总,我心潮起伏难平,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当晚,我跟老板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一直都没有写完,也再没有发出去。

 

那封一直没有写完和发出去的信是这样的——

 

尊敬的X总:

        

您好!

 

这是第四次很正式的给您写信,第一封信是2000年6月,希望您可以接受刚刚创办的《高科通信》的采访;第二封信是2002年6月30日,希望可以加入您刚刚开始筹办的XX通信;第三封信是2004年10月28日,向X总汇报到公司两年多后的一些想法和感触。

 

这一封信早在2006年7月10日就想写的,那一天,我彻夜未眠,想了很多,不知有多少人还能在那一天想起4年前的那一次聚会。

 

这一天,是第十八届世界杯决赛的日子,正是在4年前第十七届世界杯决赛的前夜,我给X总写了第二封信,希望可以成为XX通信的一员,那天是星期六。第二天,星期日的下午,我接到X总的电话,您让我晚上到XX旁边的XX食府和大家一起看世界杯的决赛。

 

尽管我是在7月16日才办好了进公司的手续,但在心里,我一直是把2002年6月30日当作我正式加入公司的日子的。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参加那天晚上X总召集的聚会的有XXX、XX、XXX、XXX、XX、XX、XX、XX、XXX。也是从那个晚上,我有了“大X”这个称呼,这是X总钦定的。

 

回想这四年多的时间,由于处在网通这样一个特殊的公司、特定的时期,不断的融合、变化、调整,除了在X总的大力支持下曾经创办的《XX通信》、《XX》和《网通家园》,以及给X总整理的几篇文稿外,真是没做什么像样的、能够有一点成就感的事情,个人的市场价值也在每况愈下,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也不清楚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未来的希望在哪儿,很迷茫。

 

四年的时间,要是去读一个大学也都毕业了,从刚进通信公司时30出头,转眼就要到自己的本命年了。去X分之前,由于不知道有这样的安排,所以在一个月前就请好了5天的休假,带着妻儿回了一次贵州老家,这是第一次带他们回去,也是我大学毕业15年,想回去看看我曾经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

 

中学好友相聚,有个同学说我们都是快奔四的人了。一直觉得自己还年轻,自从长胖后外貌也没什么变化,这句话却猛然间触动了我,是啊,自己已经是快奔四的人了,曾经的梦想和雄心是否仍在?都说30而立,如今都快40的人了,我的事业在哪儿?

 

回到曾经工作过6年的水电设计院,我们局里的局长、副局长,设计院的院长、副院长和总工一起给我接风洗尘,这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也很让我感动。回想当年大学毕业到设计院的时候刚刚20出头,人也很瘦,比现在足足要轻50斤,大家都亲切的叫我“小XX”,直到6年后我离开设计院、如今快10年后回到设计院,大家还是亲切的叫我“小XX”。

 

四年的时间,儿子从一岁长到了五岁,记得儿子一岁的时候,还忍不住内心的喜悦给全省的同事发了封邮件,印象中只有一句话“今天儿子一岁生日,高兴!”那时还在XX花园,儿子才刚刚学走路,才刚刚会叫爸爸妈妈,现在已经可以穿着球鞋满场飞奔踢球了,会下围棋了,会溜冰了,会在网通的办公室里大声说“爸爸,你们老板在哪儿?我要见他!”。

 

四年的时间,儿子在飞速成长,可作为父亲的我呢?

 

大概在一年多前,设计院过去的老院长和党委书记到XX的女儿家里,专程来看我,他说:“本不想打搅你,但还是很想来看看你!”我们一起分配到设计院的7个大学生中,他最喜欢我,大会小会都在表扬我,让自己觉得都挺不好意思的,两年后,当我22岁的时候,开始担任测量队的队长,也算是副科级干部了(设计院是副处级)。

 

之后,父亲对我说:“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几个贵人,像杨伯(老院长)、X总(我从贵州到广州时第一家公司的老总)、X总都是你的贵人。”我深以为然。所以,当X总回来不久,有一次陪同你在XX酒店和XXX的交谈中,说起人要懂得感恩时,更是深以为然。在公司几年不断的变化中,我更是

 

(信就一直到此为止,再没有写下去了)

 

事实上,从那天晚上开始我就成了网通的人了。老板指定了一个后来成为我们人力资源老总的人告诉我,一些具体的工作安排,周一再到公司和X总具体谈。

 

周一,我去了公司筹备组临时办公的地方,确定了接收方式后,我就回原来的公司开始办手续,前后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辞职又不是很顺畅,还打了一场官司。没办法,谁让我是人才呢?TMD!

 

两周之后,我去公司报道,开始了我在网通的工作和生活。我的工号是26号。尽管后来公司根据不同的规则调整过工号,我甚至调整到了18号。可是,在我心里,我在网通的工号就是26号,我一直珍藏着这张工号牌。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和我的老板由原来的朋友关系(如果她也认为我还能算得上是她的朋友的话,但我是把她当作一个大姐和朋友的)转变成了上下级关系。

 

关于我为了去网通,为何还打了一场官司,官司的结果如何,也算是这其中的一个小插曲。具体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打了一场官司——我在网通这6年(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