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近半县级楼市高烧风险高
邓浩志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
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近日发布《广东县域房地产发展报告》显示,广东省县域房地产起点虽低,但增长迅猛。2013年前三季度广东县域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9
.7%,投资额和新开工面积同比分别大幅增长28 .2%和46 .8%,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 .2个百分点和17
.2个百分点。
广东省目前接近一半的县市面临供应过剩或供大于求的风险。广东省房协会长蔡穗声向南都记者建议,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思路来说,应该更多关注小城市小城镇。省房协认为,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一定要考虑市场容量,同时寻求多方面的发展方向。
一边是过剩一边是中小户型不足
广东房协发布的报告指出,2010-2012年,县域的商品房去化率为0 .76,其中位数为0
.80。该时期徐闻县等20县(市)的去化率在0 .8-1之间,供求关系处于大致平衡的区间。连州市等24县(市)去化率在0 .5-0
.8之间,有供应过剩的风险。普宁市等9县(市)的去化率低于0 .5,其供应量明显大于需求量。
“按照业内一般标准,考虑到合理库存因素,视去化率略低于1为供求平衡,比值越大,表明供求关系越紧张,反之则表明供求关系宽松,”广东省房协秘书长王韶介绍。2006-2012年七年广东省商品房的总体去化率为0
.90,而同期县域商品房的总体去化率为0 .80,由此可见,县域商品房的供求关系较全省宽松。
总体面临供应过剩风险的同时,县域楼市还面临着供应结构缺乏合理性的问题。总体来说,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产品过少,施工面积占住宅总施工面积的比重仅在12%-13%之间,较全省平均水平少了10个百分点。主要是大中户型,90-140平方米的中等户型占到了47%-55%,140平方米以上所占比例则达到了32%-40%。
显然,在房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大多数消费者需要的中、低价位和中小户型商品房供应不足,这对于县市房地产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县域地产待售面积在广东省占比这些年都超过20%,而且基本上待售面积的增速都在30
%左右,有两年都超过50%。”广东省房协秘书长王韶向南都介绍,由于县域里鲜有特色,开发商为了多卖地、多赚钱,对于数量、面积的追求多过于质量的追求,造成很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广东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房地产市场发育程度极不平衡,市场需求空间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差异。一些区域经济要素和人口要素还有明显优势,市场潜在需求比较大,继续发展住宅没有问题。但例如粤东西北部分的县域地产,相对来说市场有限,单纯发展住宅恐怕容易过量。
产业结构需多面化
事实上,自2007年以来,县域地区住宅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一直维持在77%左右的较高水平,高于同期全省总体水平。这说明广东县域房地产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是以满足居民居住需求为主,未能配合经济、产业的发展而呈现多元化发展。
此外,从产品结构看,2007-2012年各类用途房屋的供求关系,商品住宅去化率为0
.87,反映出住宅市场较为畅销。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和其他用途房屋的该比值明显低于商品住宅,这虽与非住宅类商品房拥有更多的非销售渠道经营有关,但也反映了由于县域经济活力相对不足,商用物业交易投资行为尚不活跃。
“县域、三四线的泡沫在两年前就有了。这方面看一些大房企的动作就能窥出端倪,”方圆地产首席分析师邓浩志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不少开发商动作上已经有了重点调整。县域由于供地积极,拿地容易,入市门槛可以说比较低,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供大于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