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企接踵“出海”向外扩张大势所趋

(2013-12-11 13:17:40)
标签:

房产

分类: 地产经济研究

房企接踵“出海”向外扩张大势所趋

邓浩志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

嘉 宾:方圆地产首席分析师 邓浩志(上)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中)

主持人:南方都市报记者徐凤(下)

做大企业是共同的目标……中国房企完全有条件成为跨国企业。——— 邓浩志

海外融资便利、成本低,有利于用海外资金就地开发。——— 彭澎

投资海外是大势所趋

主持人:继10月份绿地花50多亿美元收购美国森林城公司70%股权后,富力首次涉足海外,便耗资85亿元人民币进驻马来西亚,这不难发现,房企对海外投资的热衷度在逐步升温。

彭澎:的确是这样。个人、企业投资海外房产,今年比去年有了大幅增加。这种趋势从前年开始明显加速,今年是一个高潮,中国房地产投资海外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成为必然趋势。

邓浩志:大房企走出去是个趋势。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空间其实越来越小,加上政策紧,地价高,不清楚情况的总以为房地产是暴利行业,其实赚的主要是地价快速上涨产生的土地溢价收入。地价不涨,很多项目其实都会亏损的。在这样背景下寻求多元化发展是控制风险的必然做法。

国内政策打压太多是主因?

主持人:在你看来,房企走向海外的原因有哪些?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邓浩志: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从大环境角度看,国内楼市虽然需求旺盛,但问题也很多,一是政策打压太多;二是大城市土地紧张且价格高企;房地产企业发展受到了众多限制,这是走出去国内形势的原因。

其次,走出去也有内因。做大企业是共同的目标,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实力已经在世界名列前茅,万科也已经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房企,所以中国房企完全有条件成为跨国企业。

再有就是国内投资缺乏渠道,加上国内对住宅有限购等诸多限制,于是投资海外成为了新趋势。而且富豪们早已经不满足名车、手表了,在国外有房子成为了最新有面子的事情,于是新增的海外投资需求也催生了新的供应。作为难以被查询及公开的海外物业,或许也是某些腐败逃避的新去处。而三个原因中,房企要做大成为跨国企业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

彭澎:一则国内限购等调控政策,市场前景不明确;二是人民币升值、国际化,走出去有利可图,;三是海外融资便利、成本低,有利于用海外资金就地开发;四是海外房地产及各种资产处于历史低位,与国内处于历史高位相反;五是中国购买力在海外扩张,项目可以直接卖给国内客。

风险与机遇并存?

主持人:走向海外,有哪些利弊及风险?

邓浩志:利方面,比方说满足了全球扩张的需求,吸纳国内投资资金购买,拿地成本更低,避开了国内的调控政策等等。弊方面最多的可能是不确定性,毕竟到了不同的国度,新环境、政策、法律、市场,甚至潜规则都需要重新适应。

彭澎:首先,有利于平衡国内房地产过热,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中国影响力,有利于提高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有可能导致国内资产外流,房地产泡沫外流,引发当地人反感。风险是,房企对国外市场不那么熟悉,管理模式、管理人员、语言风俗等可能不适应;中国人成为主要购买力,有形成“鬼城”的可能。

后来会有更多追随者?

主持人:对已经走向海外的房企,有哪些建议?

邓浩志:他们是吃螃蟹的人,我们都是旁边看热闹的。但他们的成功经验将照亮后来者之路,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未来会有更多追随者。

彭澎:建议收购项目与新开发项目要协调发展,前者有利于融入当地社会。此外,新项目最好吸引华人移民入住,多选择华人多的国家和城市,适当吸收当地营销人才,加强法律顾问工作等。

[新闻背景]

年初至今,续碧桂园、万科、绿地及万达等房企踏足海外市场后,布局海外的国内房企再添新军。11月30日,富力地产全资子公司以85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收购马来西亚一幅土地,地价款将在三年内分四期支付。该地块可售面积达350万平方米,产品业态覆盖高层住宅、低密度住宅、零售物业、办公楼、酒店及购物商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