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集体陷入羊群效应困局
最近两周,我国房地产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中海以70亿的天价拿下了上海的中国地王。消息一出,不竟让人慨叹,羊群效应何止体现在消费者身上,连房地产开发商也被大面积地传染了。
2007年楼市空前火爆,只要有地,不管多贵都有房企哄抢,面粉贵过面包的不政策的情况出现了,面粉贵过面包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被几乎所有开发商所接受,涨价、捂盘、再涨价、再捂盘。
2008年市场低迷,开发商们又集体资金紧张,集体降价出货。拍卖会是一场比一场冷清,地价是降了再降,不是流拍就是底价成交。
2009年楼市价升量涨,于是地王潮一浪接一浪,在中央电视台曝光地王现状后,市场平静了不到2个月,地王又一次次地重新抬头,势头一次比一次猛。07年的记录又一次又一次地被刷新。
看似风云变化的大局,豪掷数十亿的大手笔。本质上和一个追涨杀跌的在股市中浮浮沉沉的小市民没有根本的区别。涨的时候一哄而上,不担心风险,不管是否高位,仿佛买了就能赚,仿佛自己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在高位的接棒者。跌的时候又是恐慌性地一味出逃,不赚钱已经算不了什么,亏点能卖的也就卖了再说,地价有多低也和我无关……。
记得2007年,广州市花都区某开发商,以楼面地价5659/平方硬是在诸多豪强中抢了花都一住宅项目。时隔一年后的拍卖会,离这个“地王”不到5分钟车程的另一住宅项目仅1200/平方米,在毫无竞争的情况下,被悄然无声地摘走了。今年,该区域的楼价地价又再此飞涨起来……。
股市中,小股民的追涨杀跌实际上做的是“低抛高吸”壮举,几十万的资本可能几经折腾只剩下可怜的几万。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种低级的,原始的,简单的羊群效应问题与错误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国动则上百亿的房地产企业身上呢?而他的出现为什么又是那么常见那么普遍呢?如果我们仔细看看,仔细想想,这种水平的投资眼光,投资策略,又何尝仅仅出现在房地产领域呢?“中投”、“平安”这些企业不也是豪掷百亿,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面剩下不到十分之一吗?
赚来的是血汗钱,辛苦钱,但蒸发掉却可以在一夜间。中国人普遍缺乏理财的策略与技能,受到的教训实在太多了,是时候该重新学习该怎样面对投资这件事了,而需要学习的又何止普罗大众呢?
文/邓浩志
2009年9月1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