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的创想”和联想

标签:
卢浮宫大都会普拉多大英博物馆艺术之旅 |
分类: 杂乱无章 |

“卢浮宫的创想”展为北京带来了卢浮宫126件藏品,它吸引我走进了这些年很少光顾的国家博物馆。虽然与卢浮宫40万件艺术品相比,它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但数量少更利于观众欣赏和消化。记得十几年前跟团旅游去过卢浮宫,我们每个人手拿展馆路线图,先奔镇馆三宝冲去,然后才能稍微慢下来观赏。40万件艺术品哪里是几小时能看完的?今天我在这里呈献给大家的是冰山一角的一角。
圆形高足带盖玛瑙杯(约1640年—1650年)。路易十四的藏品。多圆润剔透!
扛罐外国人造型的木香粉勺(约公元前1391年—前1353年)。埃及文物藏品。其造型和工艺都不可小觑,好生动的赶脚。用手机拍摄的得意之作。
画中画廊。这是我起的名字。反应的是曾经的卢浮宫内一藏画厅。(感觉画作很难入镜)
建筑构件:弓箭手彩釉砖(公元前522年—前486年)。波斯人的形象。彩釉砖至今色彩明快。
滑稽权杖(17世纪)。最底端没照全。主要看看滑稽小丑的表情吧!
马头“坎查”钢匕首(17世纪,印度之作)。匕首凶险,其造型却无比优美。世间的事情就是充满了矛盾。
亚历山大-查理·索瓦诺大理石雕像(1781—1860年)。作者:路易·沃弗莱。前者是个收藏家。还是得意的手机拍摄之作。
步入魔法森林的雷诺(1732—1806年)。让-奥诺雷·弗拉格纳尔的大作。也是专业朋友的最爱。2003年才被收入卢浮宫。
这种画作的装饰布局虽然很俗套,有点中规中矩,但我感觉很入镜。儿时的诺让伯爵。
伊尔尼乌代夫的陪葬俑盒子(埃及新王国拉美西斯时期)。木制的。
站立的披纱女人和跪姿的年轻女子(公元前3世纪)。小雕塑多精细。
黑人头像形状的陶酒坛子(约公元前520年—前510年)。简单的黑釉和陶土就把个黑人模样表现得很到位。
狮子(大理石雕塑)(公元1世纪)。据说它是由一整块碧玄岩打造的。此石料是皇室专用。
奥古斯都皇帝玉雕像(公元1世纪)。材料有很多种,金碧辉煌的赶脚,透着是皇帝,结构繁复。光线较暗,拍得不清晰。
维旺·德农半身大理石雕像。他是拿破仑的宠臣。雕像人物面部表情温和慈祥。
美惠三女神托起爱神(1703—1770年)。作者弗朗索瓦·布歇。跟着专家看细节:阴影处理用了亮红色,而不是黑灰色。构图堪称完美。跟着一起崇拜。
《三帕尔卡女神编织命运》与《真理的胜利》。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年)的大作。
外一篇: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参观人很多,事先没做功课,头绪有点乱。回来才知道,它的展览意在展示世界极简史。
一件仿造的球衣、一张信用卡都是100件展品之一。
健陀罗佛像。雕刻得佛面慈眉善目,文物保存堪称完美。亚洲人心目中的完人。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四大顶级博物馆之一,可惜还没去过。卢浮宫、大都会算是去过了,还有一家是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也没去过。但看展览期间,我的联想丰富,记起去过的大博物馆还真不少呢!也算亲眼目睹了许多大家的旷世之作。比如,大都会——
比如,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下图是纽约的古根海姆)
比如,应该也是拥有世界顶级文物的埃及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15万件)。(进馆之前必须将照相机全部交出,而且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
比如,西班牙马拉加毕加索博物馆(毕加索的家乡),也只能拍外观。
达利的著名作品“伟大的自慰者”、毕加索著名作品“格尔尼卡“,等等等等。
归了包堆:伪艺术爱好者就是这样炼成的。非主流、现代的艺术区:798、宋庄等等就另论了。
只要心中有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