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用我的方式写字

(2008-09-10 19:27:13)
标签:

四游记

绣像小说

故事会

二虎

作文

文化

    写博客三年,文字写写停停,只做娱乐练习。点评也不少,然而时至今日,方见着一则让我动心的。
    网友“老黄和他的朋友们”,素昧平生,偶然来至,欣然留笔,提曰:“贵博客从整体布局来看,无疑是古典大家风格与后现代主义感观色彩完美结合的典范。从文章内容与行文的手法来看,既不失豪放派的大胆恢弘,又深含婉约派的柔婉细腻。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是一个博客中的精品,精品中的博客。”看罢不禁汗颜,也许评论者太过溢美,回首思之,遍览文章无数的看客们,也许真的就是这几句话道出了我的文风。
    很遗憾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系统地经过文学的培养和训练,所有的一切,全是发乎心行乎意的反复思量和琢磨,固然是从小的喜好一直没有丢弃,但正因为这样,我想自己才能知道文字的堆码者,无不耗尽神思,有多么辛苦吧。
    虽然小学的时候作文就不好,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是非常用心去写的。每每我得意的作文在老师眼里都是一团糟糕。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在我写的作文上眉批道:前言不搭后语。抑或是:二虎。开始我还以为二虎是老师写错了的人名,后来一想这里的“虎”字应该读作四声,意思就是笨蛋傻瓜的意思。不过这也没打倒我的求知和好奇心,我最不怕的就是作文。学校发的《新少年》,《作文周刊》等杂志,我都是一一拜读,每当看到我认为好的地方,头脑里都会将那画面反复思量,觉得人家所描绘的景致真的是如同电影一样,无比的温馨。
    大概刚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已经会从柜里翻腾那些陈年的古董。绣像小说《四游记》尽管今天我也没兴趣读,那时候却是我最早接触的文学著作。我用自己平生所学竭尽全力地认读上面的字。到了上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翻看大部头的《明英烈》和《岳飞传》了。小学六年级,给我最深印象的还是周楞伽写的《哪吒》,那时候像《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故事大王》等杂志,都是我非常喜欢看的。记得那时候家里还有不知道哪里借来的《故事会》,当年的《故事会》全都是民间传说,里面精彩的篇章让我看的废寝忘食。后来我还看过一些戏曲故事,比如《窦娥冤》啦,《白奶奶醉酒》啦,那时候小归小,难得的是爱看书。
    后来渐渐地长大了,看的书也就逐渐的更快了起来。虽然说不上是一目十行,但是非常的快。《封神演义》让我喜欢上了古典文学,《红楼梦》让我更加痴迷古典艺术的魅力。于是我开始有意地模仿这些古代大师们的笔法,去描绘我所见知的一切。我用我自己的世界观去阅读浩瀚如烟的古典名著,近百部的作品让我熟悉并认同这些古人的思想和意境,我觉得我找到了我所要刻画生命的方式,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简单的几个字就栩栩如生,那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而不是越说废话越吸引人,唠叨的多了,会让读者反感。
    渐渐地我学会了自己用所知的文字,去形象地描绘我的内心想法。尤其是,我在熟读唐诗宋词的时候,找到了对于古典文化精髓的规则。我尝试着去写这些诗词,去写一些小曲,我觉得这并不是值得炫耀或者为了生计而去做的,自然而然的,是一种爱好,一种寄托,我越来越喜欢这些东西,它们让我变得灵动和善于思考。而且,变得睿智。
    因此,当我在阅读了金庸的作品时,我知道,作为文学大师,遣词造句的本领,和写作的思想灵魂,都是提升品味的重要砝码。几句触景生情的对仗句子或者骈文,总能给写景状物的文章带来一个亮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抑或是辛弃疾似的掉书袋,都是证明自己很有能力的方式。我在努力的学着,我在边学边做。我会写的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