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还是要缅怀陈晓旭,如此突然的就入了太虚幻境,回转前生去做她的绛珠仙草,主司她的薄命册子,确实让人心头怅然若失。无论怎么讲,陈晓旭已经和翁美玲一样,在人们心中诠释了一个不能超越的经典,以后无论会出现什么版本,都会以她的模范做比较,同时林妹妹的形象和举止,也有了模仿的标准。他年若是在有红楼聚首,又会少了一人,宝黛钗的不能聚首,十二钗的先后零落,也必将如同食尽鸟投林,徒让他人空嗟叹。
红楼梦中人的选秀看了几场,不仅对里面的选手关注的很多,同时也对周岭先生的红学见解有颇多的疑问,尤其是重新温习了几场黛玉和宝钗的演出,选手出场的时候需要朗诵几句原著的诗词,更加对红楼梦的版本纷繁复杂的内中纠纷深表遗憾,下面略讲出几处来,都是小问题,大家商榷一下。
由于脂砚斋版本和后来程甲本和程乙本还有什么王本戚本蓼本金本内容互异,甚至回目的标题都不一样,即使后来出版社有了统一的版本,也没能纠正大一统的读法。比如著名的葬花吟,就有很多的差别,有的版本做“花谢花飞飞满天”,有的做“花谢花飞花满天”。87版的编剧周岭就读后一种版本。关于林黛玉和史湘云联句对诗的那回,有的做“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有的做“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更有甚者,对于薛蟠有的字文起,有的字文龙。探春的丫鬟,各版本都做“侍书”,百家讲坛的那位学究偏读做“待书”,上网搜索,还真有这个读法。
马上新版本的红楼梦就要开拍,这种能普及人们观念的电视剧肯定会引起新的争议和思路,究竟如何平息各个版本之间的疏漏,还是标新立异自成一体,还要拭目以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