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父如此,用心良苦!

(2006-04-10 18:19:57)
每天下班的时候,骑着车子走在燕都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个个匆忙而又陌生的面孔,偶尔的看着一个人,觉得似曾相识,这一下子的对望,也是几百年的缘分。
经常会看见一个父亲,用自行车驮着他的孩子。小孩子那么小,乖乖地坐在后面。他的父亲就在前面朗声念着古文,前一阵子是三字经,后来长进了,就成了千字文,后来越发的深奥,估计四书五经都有涉及。看不见父亲的脸,只听见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堂音浑厚,很有力量。他的孩子有时候在后面自己咿呀哼唱,多数时候是一动不动,或许在想着什么,也许就在听他爸爸的讲经学文。
和同事们讲起这件事,同事们都经历过,都觉得这个人很怪,大街上仿佛自言自语真是很古怪的表现。而且他的孩子那么小,也许刚刚上幼儿园,怎么懂得这么玄奥的东西。我再次遇见的时候,几次想扭过头去看看这个父亲是什么样子,终于是不好意思,也许我是不忍心去打扰一个人的享受。
也许这个父亲自己非常喜欢中华的瑰宝,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材,至少也是一个文学家。也许这个父亲只是一时的偏好,是对自己知识的一个检验。或者,他曾经是一个执着的文学爱好者,少年时代的东西一直用心的留着。我在心里对他有着深深的敬意,然而潜意识里,还是觉得他太过迂腐。
前一段日子我也用心的背诵了不少的古文。我真觉得祖先用词造句的本领太过厉害,后人只能仰其项背而再也无法企及。但是当我无意中顺口说出几句之后,看着同事们讶然的表情,我才知道,这个时代早已不是过去,这些文采只是一段历史罢了,再提起来,别说爱听的人不多,就是勉强听了,人家还以为你在说外语。
于是我就想,这个父亲也许太过于望子成龙了吧,如此的灌输只会适得其反,而不能达到自己真正的目的,孩子也许还不太会说话,就死记硬背的学这个,真是离谱。看到报纸上的一些神童的文字,我总是替那孩子伤心,好好的孩子没有了童年,不知道去玩,而在学习当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王安石的《伤仲永》是千古的名篇,大家看过了都不免付之一哂。可是现实当中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那个孩子现在不报几个业余班学学?当局者迷,千古同理。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也许连选择的机会也没有,刚生下来就被注定要怎么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