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香园之伏魔前传
清元子听宗允报了名号,再看那番僧,面沉似水,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心中对这个称号很是畏惧。当时天下虽然都是大元的土地,可是在原来的吐蕃地界,名义上是元朝的国土,其实还是由帝师统领,算的上是一个藩属邦落。清元子不知道这些,虽然猜不准对方的来路,但是听这一番介绍,想必是朝廷请来的吐蕃高手,自己倒也不敢小视。可是嘴上却偏要逞强,拍着手道:“哦,原来是蒙古的活佛大师啊,失敬失敬,还是皇上亲封的江南总督,久仰久仰。大观音这个名号,当真好听的紧呢。赶明我也叫一个玩玩,没准也吓倒一个两个小和尚。”他这一番调侃,显然是没将大如来杨琏真加放在眼里,宗允刚要骂他无理,番僧已经是动起手来,哼了一声,手掌微微一扬,众人还没见怎么动作,就听见“啪”地一声,清元子脸上就着了一掌,煞时间觉得金星乱冒,原地转了一转,已是站立不稳,扑通一声坐在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中不免大惊,不料这个番僧有这样的本事,自己倒是小瞧了他,以至于吃了这么个亏,挨了一下不要紧,自己却是仿佛被吸去了魂一般,一点反抗的力气也没有了。
宗允拍着手笑道:“好啊好啊,教训教训你这个小兔崽子,也让你知道知道佛爷的厉害!”清元子捂着 脸,不敢言语,只是朝宗允狠狠地瞪了一眼。宗允道:“怎么,你还不服气啊?不服就再比试比试。”番僧已经扬长而去,显然是不将清元子放在眼里,只是碍于身份,才惩处了他一下。宗允等见了,也随后跟着,远远地番僧又说道:“带着这个小畜生走!”宗允和几个蒙古兵又跑回来,将清元子捆了,清元子哪里情愿,拼命地挣扎,但是有气无力,宗允先扇了几个耳光报仇,清元子见那番僧实在是厉害,自己刚才不自量力已经很后悔,现在想要逃跑,却是千难万难,只好被宗允羞辱一番,跟着站起来,一脸恼怒地跟在后面。
一行人一路前行,饥餐渴饮,番僧杨琏真加自持手段高强,又是皇上亲自封的总摄,自然是派头十足。 别人都猜测他总应该要扬威耀武的,他却不愿意惊动地方,但是旁人见他的架势,轻易也是不敢招惹,就是有干招惹的,番僧的手段凶残,也是让人大吃苦头的。就这样,游山玩水,到达南宋的故都临安。
那时临安已经不再是宋朝都城,而成为元朝的一个城市,尽管元军一路烧杀抢掳,但是做为一代繁华的 帝都,临安还依旧很是繁华,没有失却它曾经的秀气。杨琏真加一行人略住了几天,游玩一番,就急急忙忙赶到会稽县,同行的几个僧人,除了宗允,还有宗恺、福闻等人,都是刚刚追随杨琏真加,对他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原来宋朝南迁,皇帝陵寝还都在会稽的泰宁寺,传言说皇帝都有不少的宝藏埋在地下陪君伴驾,杨琏真加速来是贪得无厌,早就垂涎这些东西,遍翻史籍,得知这一情况,就动了私心,他假装对皇上说是要到南朝旧地去巡查,其实是奔着这些先朝的坟墓而来。又有知根知底的几个和尚帮忙献媚,杨琏真加自然是志在必得,兴冲冲地风尘仆仆而来了。寺里得知是皇上亲封的江南总摄,自然是不敢怠慢,忙的屁滚尿流的招待,一行人算是安置下来。
原来那胖和尚宗允就是泰宁寺的一个知客和尚,当年北宋沦落之时,整个河南地段全部成为了金国的 领土,北宋的皇陵也就算是身在异国了。到了高宗时候,第一首要的事情是选择陵墓,可是自然不能再去河南选陵墓了,只好就近寻找。高宗派了吏部侍郎杨华在江南一带勘察,好选一个合适的陵寝。本来临安左近多山,非常适合,这个吏部侍郎选来选去,偏偏选中了一个山沟,正好山沟里面有一个泰宁寺,本是诗人陆游的祖先陆佃的功德院,杨华在泰宁寺住了一晚,受到了很多的优待,对那里的山水的感觉也很好,回京向高宗一介绍,说“泰宁寺四面环山,雄壮峻秀,东面是青龙山,南部接紫云山,西边靠五峰山,北方倚连雾山,是块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宝地,在那里建皇陵,有层层山峰相拱,青龙白虎保卫,不仅适宜埋藏先帝的弓箭,而且预示皇朝万载的兴隆。”高宗听罢大喜,马上下诏要在那里建立陵寝。因为陵寝多是在帝王还在位的时候就建设,而且多是富丽奢华,气势雄壮,没有几年的工夫是
建不完的。因此尽管朝廷刚刚安稳,高宗也忙着赶紧建设,直到南宋灭亡,加上遗骨回南的徽宗,总共也埋葬着七个皇帝,还有不少的娘娘、公子公主、大臣等。宗允有心占据宝贝,又怕皇上怪罪,正好有缘结识杨琏真加,得知其势力很大,便甘心为卒,来窃取这一干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