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时,同事讲了这么一件事.
他有一个女儿,在市内某学校任教,该学校举行了一次扶贫活动,组织二十几个青年老师下乡慰问.在去的路上,校长从扶贫款里面直接抽出钱,先挨个的给分了,每个老师都分了几百.到了乡下某校,衣着鲜艳整洁的学生们已经等候多时,扶贫学校的校长找人杀了一口大肥猪,像过年一样操办.晚上安排教师们住在老乡家.第二天临走,每个人都分了很多的土特产:小米,枣,豆包.老师们大包小包兴高采烈的回了城.上报扶贫20万,到最后能派上用场的不知道能剩下多少.
校长分钱,自然有自己的理由:老师们到乡下不容易,一向在城里住惯了,给点补助也是应该的.
老师得到钱,也有自己的理由:属于自己的时间去慰问,得点奖金也不为过吧.
孩子们等的也有理由:来了扶贫的客人,总要迎接.
扶贫学校的校长也有理由:人家都给那么都钱了,给人家杀个猪招待好也是应该应分的.
每家摊派的小米,枣,豆包:都是家家都有的,费点心给好心人们吃也是表表心意,再说这些东西也不值几个钱.
事是这么回事,大家也都做的没有错,可是听着怎么就不是味呢?究竟错在哪里?同事说,那小米真是好,吃着筋道,香.枣也又香又甜,那些豆包也蒸的很好,但是太多了就不怎么爱吃,吃了一顿,还剩下不少,扔在旮旯很久了,不知道坏了没有.
前一篇:充满希望和幻想的2006
后一篇:2005年最后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