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2012-07-25 05:28:40)
标签:

四大部洲

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

陆中博客

陆中摄影

陆中

旅游

分类: 发现北京

历经18个月的封闭修缮,颐和园四大部洲景区已完成30年来的首次大修。

 寛图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高耸的红色金刚墙,雪白的藏式盲窗,华丽的外檐彩画……,在颐和园四大部洲景区内,一座座修葺一新的塔、台、殿堂映衬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清晰。清风吹来,挂在四大部洲以及日月殿四角上的“铎”叮当鸣响,传播着梵音。
    在四大部洲的主建筑香岩宗印之阁,重新恢复的金龙和玺彩画华丽璀璨。殿内的十八尊罗汉像以及三世佛像全部重新贴金。据介绍,仅这些佛像的贴金,就使用了4万多张金箔纸。此外,四大部洲、日月殿以及两个值房等9座建筑的外檐彩画,也使用了9万多张金箔。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平面图选自网络,本人加注文字说明。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在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位于后山中轴线上有一组藏式建筑风格的喇嘛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系仿西藏桑耶寺形式而建。
中心为象征须弥山的佛殿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的建筑平面分别为正方、三角、圆、半圆形,以对应地、火、水、风,日台、月台及红、绿、黑、白四座梵塔构成了四大部洲建筑群。该建筑群融合汉藏两地建筑特点,依山而建,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宏伟的气势。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登上寺庙群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香岩宗印之阁内部不允许照相,此片选自网络。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香岩宗印之阁内部不允许照相,此片选自网络。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重修的四大部洲的确气势恢宏,大面积的红色配上白色,再加之不同于内地的建筑样式,这里处处充满浓郁的藏式风格,可中间的大殿却是汉式的飞檐歇山,黄色的琉璃瓦和脊兽,这种汉藏混合的建筑形式独具特色,也是体现了当时乾隆帝一统天下且重视民族团结的宽广胸怀吧。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远眺

佛教认为在须弥山外的咸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各有人居住其中,四大部洲又称四天下。四大部洲包括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

1、东胜神洲,又译东毗提诃、东弗婆提等,因其地人身形殊胜而得名。其地形如半月,三面各长二千由句,一面长三百五十由旬。其人面也近半月,定寿为250岁。

2、南赡部洲,又译南赡浮提、阎浮提,以名为阎浮的树林或水果而得名。此洲即地球人类所居之地,其北广南狭,三边量等,各长二千由旬,南广三千由旬半。人面形也与之相似,寿量不定,随劫增减,从10岁至84000岁。

3、西牛货洲,又译西瞿尼耶,以其地贸易多以牛为货而得名。其形圆如满月,人面也是圆形,寿定为500岁。

4、北俱卢洲,又译北郁单越,意译胜处,于四大部洲中国土最胜而得名。其地方形,四边各两千由旬。人面形也是方形,定寿为1000岁。

四大部洲之中,南赡部洲比其他三洲欲望都强,是佛陀所生之地,因此要想成佛,只能来此洲登金刚座修行。而四大部洲最好的地方是北俱卢洲,虽然人们不能成佛,但死后定升天界。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乘地铁4号线北宫门下车,D出口前行,北宫门进入。608路公交也直达。

未完待续

【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

2012-7-22 拍摄于颐和园四大部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