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设计展1】知“竹”
标签:
国际设计展国家博物馆旅游陆中摄影陆中博客陆中 |
分类: 参观展览会 |
展览主题:知“竹”
策展人:刘小康+杭间
策展理念
「竹」的普通话发音与「足」相近,谚语有谓:「知足常乐」,其实,知「竹」也是快乐的。竹子确实可以满足人类生活众多方面的需要。现在,约一千五百品种的竹子正在全球不同地方生长着。打从远古开始,不同民族就运用竹子制造形形式式的生活用具,发展为手工艺及文化的一部份。在亚洲地区中,竹子更往往拥有多重意义。











展览的说明牌设置位置严重没有水平,观众根本看不见。





展览主题:知“竹”
策展人:刘小康+杭间
策展理念
「竹」的普通话发音与「足」相近,谚语有谓:「知足常乐」,其实,知「竹」也是快乐的。竹
子确实可以满足人类生活众多方面的需要。现在,约一千五百品种的竹子正在全球不同地方生长
着。打从远古开始,不同民族就运用竹子制造形形式式的生活用具,发展为手工艺及文化的一部
份。在亚洲地区中,竹子更往往拥有多重意义。
意—
竹子在中国文化发展上担当过不同的角色︰两千多年前,在纸张还未发明时,中国人利用竹子的
轻便和稳定性,发明了记录了大量文献的竹简,这是现代纸张书本的前身。用在竹简上的书写工
具—毛笔的笔杆也是用竹子制造的,至今仍没改变。中国人按着竹子的天然大小不同,来制造大
小不一的竹竿和毛笔的方法,这点从现在人的眼里看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设计。
然而在历史长河中,竹子更演练出另一种文化意义。在文人画里,竹子是非常重要的题材。「挺
直而有节、难折而柔顺、常青而不凋…」竹子蕴含的柔而不屈的特性,代表了文人的风骨气节。
中国的山水画,写景时往往也写意,写心中的情怀。也因「竹」与「足」之音相近,竹子变成了
民间常用在器物上的吉祥图案,加上不同地区的手艺特色,竹子在中国人生活里承载着多重意义
。竹子对世界多个层次的影响此刻仍在发生,而现代人亦渐渐从多方面发现竹子的潜能与意义。
艺—
以竹为部首的中文字数目繁多,足证竹子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不同地区和民族都常利用当地的竹
子品种作为生活素材。人们因着生活所需,借着竹子的不同粗细和长短,创作出变化万千的生活
工具,不同的编织方法,而造出精致的竹制工具,也渐渐演变为手工艺品,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特
色。这众多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竹子品种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实在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不少灵感和
参考。要了解竹子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空间及方法,必须从了解竹的工艺技术开始。
器—
在数百个以竹为部首的中文字中,有不少是与器物有关的。现今科技发展,对竹材有了新的处理
,提升了它的可塑性。同时,由于手工艺品制作的手法难以以量产方式进行而需要更新的方法来
配合制作,竹的设计词汇便变得更加丰富。竹艺不仅久经传统深厚的亚洲设计师进行多方面的发
掘、尝试与经营,欧美各地的品牌及设计师亦在本世纪内对竹材作出了多种创新尝试……加上竹
子代表了环保和持续发展,是木材的上佳代替品。竹子能在三至五年间成材,相对于木材所需的
三十年,是无法相比的。在盛产竹子的国家如印度中,竹子更是設計学院中热门的研究课题。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Bamboo and Rattan (INBAR) 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上设
置竹子展览及设计比赛,可见竹子在设计专业中越来越受重视。
境—
中国人亦有谓「无竹令人俗」,道出中国人在民住空间种植竹子是种优雅的情趣,这不仅因为竹
子简朴而多姿的美态,亦隐隐响应士人用竹子代表风骨气节的高尚情操。
竹子在传统环境设置中除了有观赏价值外,亦有不少具有建筑结构的优点。其中最具特色及具影
响力的,莫过于中国的戏棚。虽然是节日演出的临时空间,但因竹子搭棚技术的灵活性,使戏棚
能在平地、山坡、海边沿岸,无处不在;亦可见这些多样性的结构,常常为建筑师带来丰富的启
发及影响。此外,建筑师广泛利用竹材,亦因为环保意识之故。
悟—
竹子除了在器物设计及建筑设计上是一种材料、一种题材外,其本身作为植物的一种,当中还有
很多成份是现代产品设计的新素材。它的纤维、摄取物、甚至炭化物在急速的科技发展中,都逐
渐发展成新物料,如竹纤维可阻隔红外线、竹炭具净化空气功能,都发展成富有功能性的生活用
品。
此外,竹子减低碳含量的效益比树木更高,是净化空气的良方。根据INBAR于二零零八年的研究
统计数字,亚热带的毛竹林在造林后六十年内碳素累积吸存总量比杉木林多百分之二十;而热带
竹种如麻竹,在造林后十年内碳素累积吸存总量比桉树多百分之廿五。
作为一种环保的材料,竹子与设计结合后,是否可以发展成新的生活态度﹖而在实践「物尽其用
」的环保意识同时,现代人怎样能够透过「知竹」,去提升生活的质素与品味,创建更快乐及美
好的世界﹖
欲知详情请看:http://www.bidt.org/doc/12/39.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