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划艇激流回旋——看奥运比赛


标签:
奥运皮划艇激流回漩发现北京陆中摄影陆中旅游 |
分类: 发现北京 |
8月12日全家去顺义水上公园看皮划艇激流回旋
皮划艇激流回旋赛道呈U形
皮划艇项目分为皮划艇静水和皮划艇激流回旋两个分项,
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中运动员力求用最短的时间正确无误地
通过一段设有水门的湍急河道。
摄影师早早抢占有利地形,我们入场早也抢占了有利座位(规定不对号)。
赛道长为250~400米。其测量标准是从起点线至终点线之间水道的中间最小值;
赛道最小平均宽度8米,水流落差一般大于5米,水深大于0.6米。
赛道中有固定的和可移动的障碍物。根据训练和比赛需要,可以将障碍物组合成多种不同形式。比赛时,赛道中布置18~25个水门。其中一部分是顺水流方向的顺水门,另一部分是逆水流方向的逆水门。其中至少6个,最多7个逆水门,比赛中运动员要不触碰门杆,顺利通过规定的顺水门和逆水门。
水门由两根悬垂的门杆组成。顺水门杆漆成绿白相间,逆水门杆漆成红白相间,最下面的一段均为白色。门宽指两门杆之间的距离,介于1.2米~4米之间。门杆为圆形,长1.6米~2米,直径3.5厘米~5厘米,有足够的重量,刮风时不会有大的摆动。门杆下端距水面约20厘米高,以不被水触动为宜。
运动员在比赛时必须按门编号顺序通过水门。门号牌为30厘米长,30厘米宽,底色为黄或白色,两面用黑漆写上20厘米高的号码。
迈克尔-马蒂坎(Michal Martikan) (皮划艇 斯洛伐克)
三面激流划船金牌得主
生日:1979年5月18日
出生地:利普托斯基密吉拉市,斯洛伐克
迈克尔-马蒂坎16岁的时候就成为最年轻的激流划船世界冠军。
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夺得金牌,他也成为斯洛伐克独立后,第一位夺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马蒂坎作为激流划船的金牌的热门争夺者,在资格赛中取得最高分,但是在决赛中,他表现不够好,在第二轮比赛中,他动作完美,并用时最短,成功的夺取银牌。
2004年,马蒂坎第三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在资格赛中,他名列第一,金牌垂手可得,在第二轮比赛后,
他的得分依然领先,但是录像回放发现,他在比赛中触杆,这样最终以0.12秒的劣势屈居第二,夺得银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得金牌。
2008-8-12 拍摄于顺义水上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