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发现北京城墙城门首都博物馆摄影陆中旅游 |
分类: 发现北京 |
第四篇
东直门为京华九门中最贫之门,以郊外盆窑小贩,日用杂品占据瓮城为主,但瓮城庙中的药王雕像极为精细,市人称"东直雕像"。走砖瓦、木材车。过去的砖窑都设在东直门外,从南方运来的木材也从东直门进城。实际上,东直门不仅仅只是走砖瓦、木材车,它走各种各样的车,要是硬给起个名字,那就是,东直门走百姓车。最早的东直门大街其实是现在的东直门外小街,整条大街大概有三里多长,地上铺的是石板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过了冰窖口,茶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顾问、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师张先得。 在城墙被陆陆续续拆除的岁月里,这位年轻人以写实的手法绘制了大量古城楼水彩画,它们在今天已成为不可多得的研究北京古城墙的珍贵史料。1994年出版的《北京地图集》收录的23幅撼人心魄的古城门水彩画卷正选自其中。 这次首都博物馆展出了。 |
网络收集图片-东直门全景
网络收集图片-东直门门洞
明代东直门起名是本着这个意思起的,是民兴教兴,东至东海,西至西陲。所以这样才有东直门、西直门,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待考证。明朝的东直门地区也和元代一样修建了城楼。我们的东直门是运木材沙石的,因此有人叫做建直门。那个门都是用木材建筑的。至于明朝东直门,明朝的时候依旧是仓库集中的地方,和元代区别的时候,这个时候达官贵人进驻到东直门,像我们看到永昌胡同,还有元大人胡同,这些高官都居住在北京,北京过去的说法是南富西贵,这个地区慢慢变成既富且贵,这个时候东直门郊区的规模基本形成,比如三里屯,这种自动郊区的格局基本在明朝形成了。
|
题目:北京城墙的拆除
(该文详细的记录了拆除的顶层的斗争)
发布人:圣凡力百
http://www.ax999.org/wzhview.asp?id=3988
2008-01-01拍摄于首都博物馆
前一篇: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后一篇:战乱之门朝阳门(CM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