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发现北京城墙城门首都博物馆旅游摄影陆中 |
分类: 发现北京 |
| 明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率明军攻占大都城,元顺帝北逃。为防元反攻,徐达命指挥华云龙整修、加固城垣,对元大都土城外侧包砌城砖。明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城,和义门改称西直门。明正统元年(1436)明英宗命太监阮安等监修京师9门城楼,正统四年完工,修建时利用和义门原有的门洞,将原瓮城压在新建的瓮城之下。新修的西直门包括门楼、门洞、箭楼、瓮城、瓮城门各一,均采用山东临清烧制的特大城砖。门楼通高34.41米(包括楼台),为3层飞檐歇山式建筑,柱、门、窗皆为朱红色,檐下的梁枋上饰以蓝、绿两色图案,顶部为绿色琉璃瓦,饰有望兽及脊兽。在门楼台下部正中与城垣墙身垂直方向,辟有券顶式城门洞,因沿袭和义门之制,较内城其他门洞低。装有向内开启的城门一合,用福山寿海5面包锭铁钉固定。城门正前方为一重檐歇山顶箭楼,西、南、北3侧共有箭窗82孔。箭楼西侧面阔7间,内侧庑座面阔5间,通高30米,俯视呈"凸"型。瓮城连接城楼与箭楼,为东西62米、南北68米的方形。西北角设有瓮城庙。在瓮城南墙辟有一瓮城门。与城门方向成曲尺型,以利屏蔽城门。上方有一座单檐硬山谯楼有两层12个窗,有称瓮城门楼。城外护城河木桥改为石桥。清代城门基本沿袭明制,在营建圆明园、畅春园等西郊园林时,西直门为必经之路,故对西直门及城外官道曾多次维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颐和园及西直门外道路时,又对城门进行全面修缮,后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未及完工即告中断。西直门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因此又有"水门"之称。1969年修建环线地铁时将西直门城楼、箭楼等拆除。 |
|
1969年,西直门城楼、瓮城、箭楼、闸楼一并被拆除。 |
|
下列文章记述了,北京城墙拆除的内幕,非常详细,斗争激烈!!!值得一看。 题目:北京城墙的拆除
http://www.ax999.org/wzhview.asp?id=3988 北京城墙的最后拆除
http://av.ewen.cc/qikan/bkview.asp?bkid=62527&cid=129448 http://av.ewen.cc/qikan/bkview.asp?bkid=62527&cid=122094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