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2008-01-04 05:16:50)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发现北京

城墙

城门

首都博物馆

旅游

摄影

陆中

分类: 发现北京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第三篇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东北角和西北角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明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率明军攻占大都城,元顺帝北逃。为防元反攻,徐达命指挥华云龙整修、加固城垣,对元大都土城外侧包砌城砖。明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城,和义门改称西直门。明正统元年(1436)明英宗命太监阮安等监修京师9门城楼,正统四年完工,修建时利用和义门原有的门洞,将原瓮城压在新建的瓮城之下。新修的西直门包括门楼、门洞、箭楼、瓮城、瓮城门各一,均采用山东临清烧制的特大城砖。门楼通高34.41米(包括楼台),为3层飞檐歇山式建筑,柱、门、窗皆为朱红色,檐下的梁枋上饰以蓝、绿两色图案,顶部为绿色琉璃瓦,饰有望兽及脊兽。在门楼台下部正中与城垣墙身垂直方向,辟有券顶式城门洞,因沿袭和义门之制,较内城其他门洞低。装有向内开启的城门一合,用福山寿海5面包锭铁钉固定。城门正前方为一重檐歇山顶箭楼,西、南、北3侧共有箭窗82孔。箭楼西侧面阔7间,内侧庑座面阔5间,通高30米,俯视呈""型。瓮城连接城楼与箭楼,为东西62米、南北68米的方形。西北角设有瓮城庙。在瓮城南墙辟有一瓮城门。与城门方向成曲尺型,以利屏蔽城门。上方有一座单檐硬山谯楼有两层12个窗,有称瓮城门楼。城外护城河木桥改为石桥。清代城门基本沿袭明制,在营建圆明园、畅春园等西郊园林时,西直门为必经之路,故对西直门及城外官道曾多次维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颐和园及西直门外道路时,又对城门进行全面修缮,后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未及完工即告中断。西直门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因此又有"水门"之称。1969年修建环线地铁时将西直门城楼、箭楼等拆除。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1969年,西直门城楼、瓮城、箭楼、闸楼一并被拆除。
  这一年5月,拆除西直门箭楼时,从城墙内挖出元大都和义门的瓮城城门。城门洞用砖券砌筑比明代城门洞矮小,所用砖料是一种薄型城砖。在门洞上有1米多高的城楼残壁,在上面还发现了为抵御火攻的石制设备。
  这一发现,为研究元代城门建筑及元末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负责和义门发掘工作的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曾向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反映此事,希望他能出面呼吁保护,但未得到响应。很快,和义门就被拆除了。
  后来才知,郭沫若当时处境十分困难,随时都等待着批判,检讨多次还未过关。“文革”结束时,郭沫若说:我自己都难保,哪还有力量来保护和义门呢?     ——来自网络文章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网络图片-西直门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网络图片-西直门马道
 呜呼哀哉!国宝西直门在1969年,文革时代惨遭毁灭!

下列文章记述了,北京城墙拆除的内幕,非常详细,斗争激烈!!!值得一看。

题目:北京城墙的拆除  发布人:圣凡力百 发布日期:2007-7-17 0:04:18 

http://www.ax999.org/wzhview.asp?id=3988

 

北京城墙的最后拆除

 

    文/王军    来源:中外书摘

http://av.ewen.cc/qikan/bkview.asp?bkid=62527&cid=129448

 

http://av.ewen.cc/qikan/bkview.asp?bkid=62527&cid=122094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荡然无存西直门(CM三)
2008-01-01拍摄于首都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