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响“国家防病日”的警报
王童
记得在“918”事变纪念日与国家防空日那天,北京都拉响过警报,警报提示民众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和加强防范敌机空袭演习。各地也不同程度地用各种方式进行了这类圆木警枕的活动。这警报山阳闻笛过后,或许能吹响一声哨音,让人不忘往事,时刻提高对外侵之敌的警惕。但人们是否还记得每年5月12日还有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而且国际上还有一个减轻自然灾害日,这样的日子没有警报,相关部门可能有些纪念活动,但引起民众关注的程度有限。
中国是多灾的国家,除了水患、地震、风灾、雾霾、雪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外,自SARS爆发至今,各种病毒细菌侵袭及食物中毒导致的人体伤害也日益严重。据统计我国的年平均疾病死亡人数,600万人,癌症死亡约312万,中风约165万,糖尿病死亡约人数也在增加。此番爆发的冠状病毒肺炎,也向人们提了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战争,外敌入侵属外患,在和平年代需要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但内忧的国民健康似更为刻不容缓。
人类同疾病的抗争,应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百多年间的黑死病,天花鼠疫等等及至到眼前捉摸不定的冠状肺炎都时时向我们的肌体敲响了警钟。
疫情之中,多有人谈起“吹哨”与防范。但这只是一个起床的闹铃,醒来之后,就真能防患于未然吗?让人感到怀疑。因在各种预防机制都在形虚设或处于疏滞状态中,吹了“哨”又能怎么样呢?“传染病法”规则有79条,文冗字繁,许多官员只记得发现疫情层层上报的一面细则,却忘了73条中明确规定了“在各医疗设备药物防护装备都不到位的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消灭病毒,救死扶伤?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提纲挈领,这是关键所在,无形的病毒可不会容你上报完事才“作乱”的。
这次冠状病毒的爆发,各地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勇赴一线的精神,反衬着一些官僚机构的迟滞与庸碌,且各部门相互扯皮,人浮于事,无作为和乱作为的事屡见不鲜。这集中反映出了在各行各业向前迈进中的弊端。现凸显出的“疑难杂症”怪罪到某一个个人身上,都解决不了根本病因。个人的领导作风,处事方式自然有立杆见影的效果,但重要的还是建立政通人和,有效率、有监督机制的职能合理的运转起来。如将这次灾患中暴露出问题应刃而解决掉,检验对照着其他各政府机构,各行各业的有效运转,也算是将坏事祸事变成好事,出现了也能及时扭转。真正能做到吃一堑长一智,而不去重蹈覆辙。鉴此,特建议,在国家防灾减灾的日期也应拉响警报,让人们的生物钟也产生警觉,而且这防灾减灾日是否可分枝出一个“国家防病日”,也拉响警报。因减灾太笼统,让人很容易同自然灾害混同。同时也促使疾病预防控制等部门时刻保持戒备心理,并能在应急措施中,采取有效手段,这一点一刻也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