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王童
屈原生活的战国时代,秦、楚、韩、赵、魏、齐、燕七雄并立。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这之前的周王朝被秦所灭,田氏代齐,三朝分晋,战乱持续了200多年。诸侯割据,各霸一方,忽而合纵,忽而联衡,也只是为已方图生存,争领地而已。
屈原出生的楚国,今我们已知是长江流域的诸侯国,相对于今天疆域广大的国土来说,也只是一个部落,一个省份。而且屈原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时,也曾联齐伐秦,只是后来敌不过秦,才最终让对方所灭。
与屈原同时代的纵横家张仪对比,屈原在政治报负上,远不如他胸怀阔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纳四海之内皆兄弟为准则,让秦国统一了天下。他虽为魏国人,却并不只囿于乡土情怀,因他深知这战国七雄不过是历史进程的一个阶段,最终要归为一体。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其楚辞、《离骚》《九歌》《九章》 等有口皆碑,经久传世。但他的诗文大多也是怀恋忧愤楚国人事山河的,他横阔,上下求索的《天问》只是怀才不遇的一种抒发,并无诗中那么高远的追求,只是他无意间留下了这么部他自已也难以企及的“史诗” 。 屈原最后怀着对楚国的愿景投汨罗江,成为今天的诗人节、端午节、粽子节,只能说他的气节可敬,但若说此就是爱国情怀水落石出也多有些牵强附会。
屈原的国在天下大势下,应该说是必要灭掉的。因当时楚怀王客死于秦,梓棺返楚,已预示这国臣服于秦是早晚的事。春秋时期,楚成王趁会盟之际扣留宋襄公,早开了破坏了邦交礼仪的先例。由此也别怪后来他国觊觎侵犯而来。
楚怀王灭越国,改越地为江东郡。越余部分为许多小国散处于滨海地区,归顺于楚。历史上,楚国也是在亡掉许多小国,坑杀数万人才建功立业的。蓝田之战,楚国本也有雄心联齐灭秦,后未得手败退。十年之后的垂沙之战中,楚国已成孤家寡人。齐、魏、韩三国联军大败楚军于垂沙,楚国从此彻底沉沦,大国雄风一去不复返!
屈原怜惜楚国,抱恨贵族排挤诽谤,君王昏庸无道,这只是在小天地里的个人得失,尚无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屈原出生的丹阳秭归,今宜昌市区面积也只有150平方公里,比之今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沧海一粟,因而把屈原称为爱国主义者,不如说是个留恋故土的殉道者。春秋战国时代,战乱纷争,改朝换代,诸国位移,不过是成熟成建制国体兴起的前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后人应庆幸楚国合并成了秦国、成了汉朝,及唐宋元明清至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据称,课本中已删除了岳飞、文天祥这类冠以狭碍“爱国者”的标识,延伸下来,屈原就更不应称今天意义上的“爱国者”了。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光辉诗篇;是一位有政治报复的思想家、以图革故喚新的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与端午节融为一体,更多的应是一种眷恋故土的“乡愁”,以此为轴线,应幅射出更深远的文化符号与印迹。
爱国者,除乡土情怀外,应有更高更远更广更阔,更博大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