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鲁二期丛书《恰同学芳华》首发式上的发言

(2014-12-19 13:05:27)
标签:

杂谈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男同学女同学,在鲁二届学员进院十周年之际,这套浸染着大家风尘的《恰同学芳华》丛书与大家见面了。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回顾往昔,感概良多。一切都不尽在言中。

     记得年初参加王蒙老师《这边风景》书的首发式与研讨会时,有一种恍然隔世之感。因这书稿是他进疆30多岁时写出的,但一晃,他已成了“我将老去”的耄耋老人了。再联想起他早年写的《青春万岁》,那青春激荡的岁月—---“再过二十年、三十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等等,一个时代已悄然远去了。时过境迁,今天我们也离开鲁院十多年了。

在这套纪念丛书里,我们也许重睹了一些学友的音容笑貌与心灵感受。特别是在《怡同学芳华》这本集中,抚今追昔,又重温了那流逝的岁月,学习、争闹、喝酒、打乒乓、爱情、非典禁闭等等。今天都历历在目。

我常想,一本书是岁月和人生积累的过程,这不同一个中短篇只是一种感情经历,凸现出来便成了。而这套丛书中每一本都渗透了每个人的岁月苍桑,鲁院熏陶的印迹也浮在上面。其中感受已在后记中写明了。

 

这套丛书共41本。本班的31个单集。10本外班的,还有一本合集《恰同学芳华》,因故未出单集同学的文章酌情收进了合集。应该说一个都不少。合集中35篇文章,外班的5篇,本班的30篇。由于篇幅所限,有些雷同内容的文章就忍痛割爱了。如打乒乓球,几乎三分之二都写到了。还有的单集中收了的,又拿到合集中,明显画蛇添足,也去掉了。再有白拉与金红兰是用母语写作,也末能结集出单行本。如此,做为我们进鲁院十周年纪念日的贺礼也就这样奉上台面了,是好是坏是骡子是马,也就如此这般了。这套丛书小说集子24本,散文集17本,涵盖了同学们创作的方方面面。编辑丛书的过程中,因出版社的要求,中途有些同学的因涉及到种种原因要换稿,几经交涉,有的保留,有的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包括我自己的也撒换掉了七篇文章,约三万多字。这书原本应在去年出来,拖到今日才与大家见面,一是因为出版资金另一半迟迟末到位,加之出版社所在地因同广电系统合并等问题,一直坷坷绊绊,当中我还找出版所在地的同学马青山帮助咨寻一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但未果。所以说在编这套丛书时,除编辑书稿、校对外,还要屡次审看封面、简介等诸多元素。同时还要承受猜忌、怀疑等各种这事那事的纷扰。本来想赶在进校十周年纪念日就急先出包括合集在内的十本,但出版社的上级机关又不允许。这样,就只好边催促边耐心等待了。有些同学等不急了,想只身前来速拿到一两本,也有的同学直接找了出版社寻问。其实,我也同大家一样的心情,三番五次的催,甚至,直接帮着出资方接洽货款机构。大家也知道,现出版业萧条,出版文学书很难,出版单集更难。借这个机会让众学星闪烁,也是件书不尽言的事。

   说起来,这事还是毕业那年董力勃说起的,当时还收集了一些稿子,准备就出本合集便完成了。但因当时没有这机会,只有任时光流逝至今。但这事我一直放在心里,在十年后的今天才圆了大家的梦,也是一言难尽的事。班上的同学,现张新枝已去世两年了,原本同《诗刊》社的人联系了一下,看她可有遗作也能编成一册,答她不怎么写作,也就罢了,但对她音容笑貌回忆的文章留下了她的印迹。岁寒三友,我们这班的同学尽管有顽强的生命力与通达的仕途,但毕竟寸阴若岁,都已到近知天命的年轮,有的退了有的病着,有的分手了,有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交集在胸。但我想,大家今天在此手捧书卷齐聚一堂,也是缘分,但愿大家珍惜,珍惜到下辈子吧!这套丛书,我们班是个创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诗人北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